[1] IPCC. Climate change2013: The physical science basis[M/OL].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Cambridge, United Kingdom and New York,NY,USA. https://www.ipcc.ch/site/assets/uploads/2017/09/WG1AR5_Chapter02_FINAL.pdf. [2] 于淑秋,林学椿,徐祥德. 中国气温的年代际振荡及其未来趋势[J]. 气象科技,2003,31(3):136-139,146. [3] 张明庆,刘桂莲. 我国近四十年气温变化时空差异研究[J]. 气象科技,1999,27(1):40-44. [4] 黄嘉佑. 我国夏季气温、降水量场的时空特征分析[J]. 大气科学,1991,15(3):124-132. [5] 王遵娅,周兵,王艳姣,等. 2013年春季我国气候异常特征及其可能原因[J]. 气象,2013,39(10):1374-1378. [6] 杨萍,刘伟东,王启光,等. 近40年我国极端温度变化趋势和季节特征[J]. 应用气象学报,2010,21(1):29-36. [7] 杨辉,李崇银. 2003年夏季中国江南异常高温的分析研究[J]. 气候与环境研究,2005,10(1):80-85. [8] 邓山,陆晓明,陆宝宏,等. 南京市近53年气温和降水量特征分析[J]. 水电能源科学, 2014,32(8):14-17. [9] 唐红玉,翟盘茂,王振宇. 1951—2002年中国平均最高、最低气温及日较差变化[J]. 气候与环境研究,2005,10(4):728-735. [10] 黄济琛,陆宝宏,徐玲玲,等. 变化条件下常德市降水气温特征分析[J]. 水文,2016,36(5):85-91. [11] 刘永婷,徐光来,尹周祥,等. 全球变化背景下安徽近55 a气温时空变化特征[J]. 自然资源学报,2017,32(4):680-691. [12] 丁斌,顾显跃,缪启龙. 长江流域近50年来的气温变化特征[J].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06,15(4):531-536. [13] 丁丽佳,郑有飞,王春林,等. 潮州市近53年气温变化特征[J]. 气象科技,2011(1):44-47. [14] 张健,李同昇,张俊辉,等. 1933—2012年无定河径流突变与周期特征诊断[J]. 地理科学,2016,36(3):475-480. [15] 魏凤英. 现代气候统计诊断与预测技术[M]. 北京:气象出版社,2007.99-104. [16] 康玲,杨正祥,姜铁兵. 基于Morlet小波的丹江口水库入库流量周期性分析[J]. 计算机工程与科学,2009,31(11):149-152. [17] 廖雪萍,覃卫坚,唐炳莉. 广西近50年暴雨日数变化的小波分析[J]. 气象,2007,33(12):39-45. [18] 韩春光,蒲云锦,朱蓉慧. 新疆石河子58年气温特征分析[J]. 中国农学通报, 2014,30(8):250-25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