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刘依杭. 新时代乡村振兴和新型城镇化协同发展研究[J]. 区域经济评论,2021(3):58-65. [2] 张银银,马志雄,丁士军. 失地农户生计转型的影响因素及其效应分析[J]. 农业技术经济,2017(6): 42-51. [3] CHAMBERS R,CONWAY G.Sustainable rural livelihoods:practical concepts for the 21st Century[R]. IDS discussion paper 296, Brighton:Institute of Development Studies,1992. [4] 东梅,王桂芬. 双重差分法在生态移民收入效应评价中的应用——以宁夏为例[J]. 农业技术经济,2010(8):87-93. [5] 李聪,柳玮,冯伟林,等. 移民搬迁对农户生计策略的影响——基于陕南安康地区的调查[J]. 中国农村观察,2013(6):31-44,93. [6] 贺爱琳,杨新军,陈佳,等. 乡村旅游发展对农户生计的影响——以秦岭北麓乡村旅游地为例[J]. 经济地理,2014,34(12): 174-181. [7] 胡晗,司亚飞,王立剑. 产业扶贫政策对贫困户生计策略和收入的影响——来自陕西省的经验证据[J]. 中国农村经济,2018(1):78-89. [8] 赵雪雁,刘江华,王伟军,等. 贫困山区脱贫农户的生计可持续性及生计干预——以陇南山区为例[J]. 地理科学进展,2020,39(6):982-995. [9] 和月月,周常春,张峰. 生态扶贫政策对农户生计策略和收入的影响[J]. 统计与决策,2021,37(4):82-86. [10] 谢金华,杨钢桥,许玉光,等. 农地整治对农户收入和福祉的影响机理与实证分析[J]. 农业技术经济,2020(12):38-54. [11] 石钰炜. 基于山西6个贫困县调查的贫困地区易地扶贫搬迁社会评价[J]. 贵州农业科学,2020,48(8):167-172. [12] 赵文娟,杨世龙,王潇. 基于Logistic回归模型的生计资本与生计策略研究——以云南新平县干热河谷傣族地区为例[J]. 资源科学,2016,38(1):136-143. [13] 苏芳,蒲欣冬,徐中民,等. 生计资本与生计策略关系研究——以张掖市甘州区为例[J].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9, 19(6):119-125. [14] 吴雄周,金惠双. 生计资本视角下农户生计策略变动及影响因素研究——基于CFPS四期追踪数据[J]. 农业现代化研究,2021,42(5):941-952. [15] 周丽,黎红梅,李培. 易地扶贫搬迁农户生计资本对生计策略选择的影响——基于湖南搬迁农户的调查[J]. 经济地理,2020,40(11):167-175. [16] 邰秀军,畅冬妮. 贫困地区农户生计策略的影响因素分析——基于社会性别的视角[J]. 山西师范大学学报,2015,42(5):133-138. [17] 孙欣,毕如田,刘慧芳,等. 贫困山区耕地细碎化对农户生计策略的影响——以左权县清漳河流域87个村为例[J]. 中国土地科学,2018,32(2):40-47. [18] 刘俊,张恒锦,金朦朦,等. 旅游地农户生计资本评估与生计策略选择——以海螺沟景区为例[J]. 自然资源学报,2019,34(8):1735-174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