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段居琦,周广胜.中国双季稻种植区的气候适宜性研究[J].中国农业科学,2012,45(2):218-227. [2] 周曙东,周文魁,林光华,等.未来气候变化对我国粮食安全的影响[J].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13(1):56-65. [3] 谢远玉,黄淑娥,田俊,等.长江中下游热量资源时空演变特征及其对双季稻种植的影响[J].应用生态学报,2016,27(9):2950-2958. [4] 龚金龙,张洪程,胡雅杰,等.灌浆结实期温度对水稻产量和品质形成的影响[J].生态学杂志,2013,32(2):482-491. [5] 万运帆,游松财,李玉娥,等.CO2浓度和温度升高对早稻生长及产量的影响[J].农业环境科学学报,2014,33(9):1693-1698. [6] 李健陵,张晓艳,杜尧东,等.高温对抽穗开花期至灌浆结实期水稻源库特性的影响[J].中国农业气象,2013,34(1):23-29. [7] 田俊,霍治国.江西省早稻雨洗花灾害指标构建与灾损评估[J].应用气象学报,2018,29(6):657-666. [8] 董明辉,惠锋,顾俊荣,等.灌浆期不同光强对水稻不同粒位籽粒品质的影响[J].中国生态农业学报,2013,21(2):164-170. [9] 程方民,钟连进,孙宗修.灌浆结实期温度对早籼水稻籽粒淀粉合成代谢的影响[J].中国农业科学,2003(5):492-501. [10] 邹应斌. 长江流域双季稻栽培技术发展[J].中国农业科学,2011,44(2):254-262. [11] 周亮,荣湘民,谢桂先,等.不同氮肥施用对双季稻产量及氮肥利用率的影响[J].土壤,2014,46(6):971-975. [12] 李木英,黄程宽,谭雪明,等.不同机插条件下双季稻不同品种的产量和干物质生产力[J].江西农业大学学报,2015,37(1):1-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