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孙志远. 生态旅游视角下的乡村景观开发与保护研究——以广西为例[J].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17,38(8):209-213. [2] 张俊杰,李帆淼.基于“织补”策略的民族村寨景观规划设计——以贵州滑石板苗族村寨为例[J].广东园林,2017,39(1):22-27. [3] 吴广秀,康秀琴,陈薇宇,等.广西三江侗族传统植物的民族植物学调查[J].中国野生植物资源,2020,39(5):63-71. [4] 罗永常. 合理增权、有效参与与利益协调——基于多理论场域的民族村寨旅游发展再思考[J].贵州民族研究,2020,41(8):87-92. [5] 蔡溢,杨洋,殷红梅.乡村振兴背景下民族旅游村寨居民地方依恋的影响关系及机理分析——基于贵州肇兴侗寨和西江苗寨的对比研究[J].贵州社会科学,2020(5):156-162. [6] 孙云娟. 少数民族地区生态文化旅游发展——以恩施土家族吊脚楼村寨为例[J].社会科学家,2020(4):80-85. [7] 范莉娜,费广玉.民族旅游村寨居民社区关系对其生活满意度影响机制——以黔东南肇兴侗寨为例[J].社会科学家,2019(3):77-83. [8] 吴树趋. 水族民俗图案研究[D].上海:上海师范大学,2016. [9] 沙新美. 园林植物季相变化对园林空间景观营造的影响[J].分子植物育种,2018,16(9):3078-3084. [10] 黄翔峰,陈旭远,陆丽君,等.河道植被护坡技术的应用及评价方法[J].环境科学与技术,2010,33(7):191-195, 200. [11] 黄娇丽,黄珂,唐健民,等.百色地区民族民间植物崇拜文化与生物多样性保护[J].广西植物,2021,41(11):1827-1838. [12] 冯广平. 植物文化研究的回顾与展望[J].科学通报,2013,58(S1):1-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