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颜晓峰. 促进人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J].人民论坛,2022(22):24-29. [2] 杨小森,黄福寿.近年来共同富裕研究述评[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3,44(6):201-205. [3] 隋福民. 世界经济发展不平衡、中国文化基因与“一带一路”建设[J].新视野,2015(6) : 19-25. [4] 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 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M]. 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614. [5] 刘旭雯. 中国共产党百年共同富裕实践的三重逻辑向度研究[J].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61(4):1-8. [6] 周建华,张文婷.“共同富裕”概念与内涵的历史演进[J].江西社会科学,2022,42(9):15-21. [7] 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十七次集体学习时强调坚定不移走中国人权发展道路更好推动我国人权事业发展[N].人民日报,2022-02-27(1). [8] 赵满华. 共享发展的科学内涵及实现机制研究[J].经济问题,2016(3):7-13,66. [9] 詹国辉,戴祥玉.新时代共同富裕:多重逻辑意蕴、现实难题与实现路径[J].云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21(6):5-17. [10] 邓小平. 邓小平文选(第3卷)[M]. 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137. [11] 袁媛. 新时代共同富裕的科学内涵、本质特征与实现路径[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28(4):28-38. [12] 郑健壮,许晗雪,靳雨涵.共同富裕的测度与实施路径——基于我国31个省份的实证研究[J].浙江树人大学学报,2022,22(6):35-45. [13] 李实,朱梦冰.推进收入分配制度改革促进共同富裕实现[J].管理世界,2022,38(1):52-61,76,62. [14] 韩文龙,祝顺莲.新时代共同富裕的理论发展与实现路径[J].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18(5):31-37. [15] 范从来. 益贫式增长与中国共同富裕道路的探索[J].经济研究,2017,52(12):14-16. [16] 欧阳慧,李沛霖,李智.城乡区域视角下促进共同富裕的战略路径研究[J].区域经济评论,2022(4):22-31. [17] 蒋永穆,豆小磊.扎实推动共同富裕指标体系构建:理论逻辑与初步设计[J].东南学术,2022(1):36-44,246. [18] 陈丽君,郁建兴,徐铱娜.共同富裕指数模型的构建[J].治理研究,2021,37(4):5-16,2. [19] 苏芳,杨川玉.我国共同富裕发展水平测度及时空演变分析[J].中国商论,2023(3):29-32. [20] 李瑞,寇玉婷.中国共同富裕水平动态演进与障碍因子分析[J].统计与决策,2023,39(15):5-10. [21] 和军,张依,张勇之.我国共同富裕水平测度与时空演化特征[J].当代经济研究,2023(3):77-89. [22] 刘培林,钱滔,黄先海,等.共同富裕的内涵、实现路径与测度方法[J].管理世界,2021,37(8): 117-129. [23] 孙豪,曹肖烨.中国省域共同富裕的测度与评价[J].浙江社会科学,2022(6):4-18,155. [24] 杜宏巍. 中国共同富裕指数及时空演变特征评价[J].贵州社会科学,2023(3):132-141. [25] 杜宏巍. 共同富裕理论内涵、指数评价与实践进路探析[J].行政管理改革,2023(4):37-47. [26] “共同富裕监测研究”课题组,卢山,王凤娇.共同富裕监测研究——以山东省为例[J].调研世界,2023(8):14-26. [27] 韩建雨,薄冰雪.长三角地区共同富裕水平、区域差异及动态演进[J].统计与决策,2023,39(15):11-17. [28] 罗蓉,何黄琪,陈爽.原连片特困地区共同富裕能力评价及其演变跃迁[J].经济地理,2022,42(8):154-164. [29] 龚新蜀,李丹怡.新时代背景下共同富裕发展水平测度及时空分异[J].统计与决策,2023,39(14):93-9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