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周广胜, 周梦子, 周莉, 等. 中国陆地生态系统增汇潜力研究展望[J]. 科学通报, 2022, 67(31): 3625-3632. [2] 曹吉鑫, 田赟, 王小平, 等. 森林碳汇的估算方法及其发展趋势[J]. 生态环境学报, 2009, 18(5): 2001-2005. [3] 庞勇, 李增元, 余涛, 等. 森林碳储量遥感卫星现状及趋势[J]. 航天返回与遥感, 2022, 43(6): 1-15. [4] 郑冬梅, 王海宾, 夏朝宗, 等. 基于ZY-3卫星多光谱影像估算浙江省乔木林地上碳密度[J].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2020,42(1):65-74. [5] 王海宾, 彭道黎, 高秀会, 等. 基于GF-1 PMS影像和k-NN方法的延庆区森林蓄积量估测[J].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2018,35(6): 1070-1078. [6] ISSA S, DAHY B, SALEOUS N,et al.Carbon stock assessment of date palm using remote sensing coupled with field-based measurements in Abu Dhabi (United Arab Emirates)[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remote sensing, 2019, 40(8): 1-20. [7] 张沁雨,王海宾,彭道黎,等. 基于基准样地法和国产高分数据的湖南省森林植被碳储量估测[J]. 应用生态学报,2019,30(10):3385-3394. [8] 王海宾, 郑冬梅, 王少杰, 等. 基于两种空间估算模型的乔木林地上碳密度估算[J]. 农业机械学报, 2019, 50(12): 212-220. [9] 邱新彩,郑冬梅,王海宾,等. 结合地统计学与Landsat 8影像的乔木林地上碳储量估算[J].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2020,40(11):138-146. [10] DRUSCH M, BELLO U D, CARLIER S, et al.Sentinel-2 optical high resolution mission for GMES land operational services[J]. Remote sensing of environment, 2012, 120: 25-36. [11] 周甜甜. 基于多源遥感的恩格贝生态示范区植被覆盖度及碳储量研究[D]. 呼和浩特: 内蒙古农业大学, 2022. [12] 卢灵锋. 芦头林场杉木人工林碳储量遥感反演与碳汇经济价值评价[D]. 长沙: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2023. [13] 许标. 芦头林场森林碳储量遥感估测研究[D]. 长沙: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2024. [14] 文璋. 基于GEE平台和多源遥感数据的五指山森林碳储量评估[D]. 长沙: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2024. [15] 田春红. 基于主被动Sentinel和ICESat-2数据的亚热带森林地上生物量遥感估测[D]. 南京: 南京林业大学, 2023. [16] 王海宾,侯瑞萍,郑冬梅,等. 基于地理加权回归模型的亚热带地区乔木林生物量估算[J]. 农业机械学报, 2018, 49(6): 184-190. [17] 孔凡婕, 李晓兵, 白云晓, 等. 基于GF-1 WFV影像的丰宁县植被地上碳储量估算[J]. 资源科学, 2016, 38(6): 1054-1064. [18] LY/T2655—2016,立木生物量模型及碳计量参数——云杉[S]. [19] 曾伟生. 基于木材密度的34个树种组一元立木生物量模型建立[J]. 林业资源管理, 2017 (6): 41-46. [20] LY/T2654—2016,立木生物量模型及碳计量参数——落叶松[S]. [21] LY/T2659—2016,立木生物量模型及碳计量参数——桦树[S]. [22] 任怡, 王海宾, 许等平. 基于Landsat 8影像的乔木林地上生物量估算[J]. 林业资源管理, 2018 (6): 38-44. [23] 周俊宏, 王子芝, 廖声熙, 等. 基于GF-1影像的普达措国家公园森林地上生物量遥感估算[J]. 农业工程学报, 2021, 37(4): 216-223. [24] 黄金龙, 居为民, 郑光, 等. 基于高分辨率遥感影像的森林地上生物量估算[J]. 生态学报, 2013, 33(20): 6497-650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