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方晰,田大伦,秦国宣,等.杉木林采伐迹地连栽和撂荒对林地土壤养分与酶活性的影响[J].林业科学,2009,45(12):65-71. [2] 吴祥云,卢慧,王晓娇.固沙林采伐迹地撂荒后自然恢复的植物多样性、生物量与土壤养分含量的变化[J].生态学杂志,2007, 26(7):978-982. [3] 张蕊. 炼山对华西雨屏区杉木人工林采伐迹地土壤及两种源幼苗的影响[D].成都:四川农业大学,2013. [4] 吴祥云,雷泽勇,卢慧,等.樟子松固沙林采伐迹地撂荒后植被自然恢复多样性的研究[J].水土保持学报,2007,21(1):103-106. [5] 项文化,田大伦,闫文德,等.杉木林采伐迹地撂荒后植被恢复早期的生物量与养分积累[J].生态学报,2003,23(4):695-702. [6] 项文化. 杉木林采伐迹地人工造林与自然恢复的生态功能过程研究[D].长沙: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03. [7] 吴祥云,卢慧,王晓娇,等.固沙林采伐迹地撂荒后自然恢复的植物多样性、生物量与土壤养分含量的变化[J].生态学杂志,2007,26(7):978-982. [8] 周莉,代力民,谷会岩,等.长白山阔叶红松林采伐迹地土壤养分含量动态研究[J].应用生态学报,2004,15(10):1771-177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