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单琨,刘布春,李茂松,等.基于花粉量的作物产量预测模型研究进展[J].中国农业气象,2010,31(2):282-287. [2] 王贺然,李晶,张慧,等.基于气候适宜度的辽宁省春玉米产量动态预报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8,46(23):121-125,138. [3] 王贺然,张慧,王莹,等.基于两种方法建立辽宁大豆产量丰歉预报模型对比[J].中国农业气象,2018,39(11):725-738. [4] 钱拴,王建林.农业气象作物产量预报的特点与思考[J].气象科技,2003,31(5):257-261. [5] 池俊成,王兰君,邢树本,等.作物产量预测技术在外贸决策中的应用[J].中国农业气象,1997,18(3):45-46. [6] 侯英雨,张艳红,王良宇,等.东北地区春玉米气候适宜度模型[J].应用生态学报,2013,24(11):3207-3212. [7] 郑昌玲,杨霏云,王建林,等.早稻产量动态预报模型[J].中国农业气象,2007,28(4):412-416,452. [8] 宋迎波,王建林,李昊宇,等.冬小麦气候适宜诊断指标确定方法探讨[J].气象,2013,39(6):768-773. [9] 郑昌玲,王建林,宋迎波,等.大豆产量动态预报模型研究[J].大豆科学,2008,27(6):943-948. [10] 王建林,赵四强.全国棉花产量预报模式[J].气象,1990,16(5):26-30. [11] 邱美娟. 基于动力与统计相结合的精细化冬小麦产量动态预报集成技术研究[D].北京: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2014. [12] 李琳琳,王婷,李雨鸿,等.基于关键气象因子的辽宁省水稻产量动态预报[J].大麦与谷类科学,2017,34(4):50-54. [13] 易雪,王建林,宋迎波.早稻产量综合动态预报方法研究[J].气象与环境科学,2009,32(4):8-12. [14] 易雪,王建林,宋迎波,等.早稻产量动态集成预报方法研究[J].中国水稻科学,2011,25(3):307-313. [15] 邱美娟,刘布春,刘园,等.春玉米产量动态预报技术的改进方法探索[J].气象与环境科学,2020,43(1):1-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