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王卫星. 美丽乡村建设:现状与对策[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4,53(1):1-6. [2] 李帆,石锦安.乡村景观与生态茶园构建模式探讨——以雅安和龙茶园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7):1483-1487. [3] 李荣林,李薇薇,彭英,等.生态观光茶园景观评价体系研究[J].江西农业学报,2011,23(3):49-52. [4] 陈红伟. 试谈茶园的美学特征[J].茶叶机械杂志,2000(2):14. [5] 章兵,殷巧,汪天.生态农业观光园景观评价体系研究[J].中国农学通报,2014,30(1):278-282. [6] 彭萍,侯渝嘉,徐泽.不同类型群落茶园生态效应研究[J].西南农业学报,2004,17(6):769-772. [7] 杨伟光,付怡.农业生态环境质量的指标体系与评价方法[J].环境保护,1999(2):26-27. [8] 徐雁南. 生态园林城市评价指标体系优化与应用[D].南京:南京林业大学,2011. [9] 董建文,兰思仁,林洁,等.观光茶园景观美景度评价及营建技术[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2009,29(3):142-145. [10] 冷平生. 园林生态学[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11. [11] 翁殊斐,柯峰,黎彩敏.用AHP法和SBE法研究广州公园植物景观单元[J].中国园林,2009,25(4):78-81. [12] 俞孔坚. 自然风景景观评价方法[J].中国园林,1986,2(3):39-4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