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阎友兵,殷韵洁.韶山全国红色旅游融合发展示范区旅游业融合发展研究[J].湖南财政经济学院学报,2015,31(3):102-107. [2] 曾剑云,邹家红.韶山旅游客流季节性分析及其平衡举措[J].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学报(社科版),2012,28(3):65-67. [3] 许春晓,周美静,王甫园.旅游目的地选择意愿的影响因素——以韶山为例[J].经济地理,2015,35(4):178-185. [4] 李玉姣,杨云洁,张滨,等.不同天气条件下温湿对室内外人体舒适度的影响[J].气象科技,2015,43(6):1197-1202. [5] 郭广,张静,马守存,等.1961—2010年青海省人体舒适度指数时空分布特征[J].冰川冻土,2015,37(3):845-854. [6] 韩玮,苏敬,王琳.长江三角洲城市发展与人体舒适度的关系[J].应用气象学报,2013,24(3):380-384. [7] 李树岩,马志红,许蓬蓬.河南省人体舒适度气候指数分析[J].气象与环境科学,2007,30(4):49-53. [8] 杨成芳,薛德强,李长军.山东省人体舒适度区域特征研究[J].气象,2004,30(10):7-11. [9] 贾海源,陆登荣.甘肃省人体舒适度地域分布特征研究[J].干旱气象,2010,28(4):449-454. [10] 刘文平,刘月丽,安炜,等.山西省近48a来人体舒适度变化分析[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11,25(3):92-95. [11] 曹永强,高璐,王学凤.近30年辽宁省夏季人体舒适度区域特征分析[J].地理科学,2016,36(8):1205-1211. [12] 吴滨,杨丽慧,刘京雄.基于不同温湿条件的福州市人体舒适度变化研究[J].气象科技,2015,43(6):1192-1196. [13] 郑有飞,尹继福,吴荣军,等.热气候指数在人体舒适度预报中的适用性[J].应用气象学报,2010,21(6):709-715. [14] 吴兑. 多种人体舒适度预报公式讨论[J].气象科技,2003,31(6):370-372. [15] 陈万隆. 农业气候指标保证率的理论计算[J].西藏农业科技,1979(4):21-28. [16] 章诞武,丛振涛,倪广恒.基于中国气象资料的趋势检验方法对比分析[J].水科学进展,2013,24(4):490-496. [17] 姜燕敏,吴昊旻,杨爱琴,等.丽水市四季起始日期的气候演变特征[J].沙漠与绿洲气象,2013,7(6):58-6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