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李秀, 史志梅. 浅谈小麦返青拔节期管理[J]. 福建农业, 2014,8(15) :28. [2] 任青, 陈诚, 翟斌. 豫南小麦返青期病虫草害综合防治[J]. 河南农业, 2014(4): 35. [3] 张英奎. 冬小麦春季管理技术[J]. 现代农村科技, 2018(12): 24. [4] 佟国香, 周吉红, 毛思帅,等. 返青期一次追施不同量的缓释尿素对小麦发育和产量的影响[J]. 农业科技通讯,2019(2):58-60. [5] 李艳丽. 小麦返青后主要病害及预防措施[J]. 种业导刊,2018(4):23. [6] 李树强. 冬小麦返青期冠层光谱特性分析[J]. 贵州农业科学, 2014,42(2):65-68. [7] 王芊,李存军,王大成, 等. 基于氮素和水分的冬小麦籽粒蛋白质含量监测[J]. 农业工程学报, 2008, 24(S2): 22-24. [8] 田家波. 基于小麦全生育期气象条件精细化分析[J]. 安徽农业科学,2016,44(28):183-185. [9] 刘畅. 气候变化对京津冀冬小麦的影响研究[D]. 南京: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14. [10] 林文. 气候变化对陕西冬小麦影响研究[D]. 陕西杨凌: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3. [11] 周伟,金梅,成军军, 等. 气候变暖对汾阳市冬小麦积温及生育期的影响[J]. 甘肃农业科技, 2012(10):19-20. [12] 侯学会,隋学艳,姚慧敏, 等. 中国北方麦区冬小麦物候期对气候变化的响应[J]. 麦类作物学报, 2019,39(2):201-209. [13] 马倩倩,贺勇, 张梦婷, 等. 中国北部冬麦区小麦生育期对生育阶段积温变化的响应[J]. 中国农业气象, 2018,4(3): 233-244. [14] 周吉红,毛思帅,王俊英,等. 北京地区小麦生育期温度演变及不同生育时期温度指标[J]. 作物杂志,2016(3):116-122. [15] 张荣菊,李志梅. 鄂温克族自治旗羊草返青期预报模型[J]. 内蒙古农业科技,2015,43(3):132-134. [16] 李静,陈效逑,崔铁军. 内蒙古草原返青期对气候变化的时空响应[J]. 天津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7,37(2): 39-44. [17] 靳力争,马洪英. 白菜型油菜单株产量与相关性状的灰色关联度分析[J]. 长江蔬菜,2018(8):50-52. [18] 黄彭,郝妙,杜永华,等. 基于GM(1,1)模型的四川粮食产量预测研究[J]. 农学学报, 2017,7(10):96-100. [19] 毛志,冉红林. 基于灰色系统理论的铜仁市碧江区干旱预测研究[J]. 贵州工程应用技术学院学报,2018,3(36): 88-9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