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汪德根. 旅游地国内客源市场空间结构的高铁效应[J]. 地理科学,2013,33(7):797-805. [2] 国家统计局. 中国统计年鉴[M]. 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13—2017. [3] SYLVIA H.Big data and travel behavior[J]. Travel behavior and society,2018(11):119-120. [4] BEN V.Big data in the travel market place[J]. Journal of revenue and pricing management,2016,15(5):352-359. [5] CARLOS L,JOANNA J,JOSEPH M,et al.The usage of location based big data and trip planning services for the estimation of a long-distance travel demand model. Predicting the impacts of a new high speed rail corridor[J]. Research in transportation economics, 2018(16):27-36. [6] 许志雄. 大数据下的智慧旅游发展与思考[J]. 数字通信世界,2018(8):111. [7] 徐艳秋. 大数据时代山东省智慧旅游发展现状和对策[J]. 中国商论,2018(19):72-73. [8] 干士齐,万红莲,王宝琪,等. “大数据”时代下宝鸡智慧旅游评价与发展策略研究[J]. 河南科学,2018,36(9): 1494-1500. [9] 倪维秋,廖茂林. 高速铁路对中国省会城市旅游经济联系的空间影响[J].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18,28(3): 160-168. [10] 徐文源. 高速铁路对区域旅游发展的影响研究[D]. 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17. [11] 万红莲,赵亚伟,王宝琪,等. 宝鸡市近10年旅游产业对区域经济增长贡献的计量分析[J]. 宝鸡文理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7,37(3):72-75,92. [12] 王兰,刘杰,龚巍巍,等. 基于耦合协调度模型的高速公路与旅游融合发展研究[J]. 公路交通科技(应用技术版), 2017,13(7):356-359. [13] 郭吉. 乡村旅游绅士化及其空间响应机制研究——以苏州市旺山村为例[J]. 湖北农业科学,2018,57(12):120-125. [14] 王婷,王保乾. 江苏区域金融生态与经济增长之间的耦合协调度与差异化研究[J]. 河南科学,2016,34(12): 2074-2080. [15] 高楠,马耀峰,李天顺,等. 基于耦合模型的旅游产业与城市化协调发展研究——以西安市为例[J]. 旅游学刊, 2013, 28(1):62-68. [16] 丁浩,宋琛. 区域经济与生态环境系统动态耦合及响应过程研究[J]. 河南科学,2015,33(2):297-303. [17] 张忆君,马骏. 基于耦合模型的苏北地区生态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研究[J]. 环境科技,2016,29(3):11-1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