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王燕,王国槐.薹油两用油菜的研究现状及其发展对策[J].安徽农业科学,2007,35(29):9194-9195. [2] 刘连成,鲁文娟,丛晓飞,等.油菜薹优质高效栽培技术[J].中国蔬菜,2008(7):45-46. [3] 石有明,张丕辉,石华娟,等.甘蓝型双低油菜油蔬两用栽培的产量、效益及菜薹营养研究初报[J].中国农学通报,2009,25(23):224-227. [4] 李洪菊,杨芳,周家华,等.不同播种期对油菜薹产量的影响[J].长江蔬菜,2016(12):54-57. [5] 陈永海. 薹油两用油菜不同时期摘薹对产量性状及经济效益的影响[J].安徽农学通报,2016,22(15):50-51. [6] 刘丽. “油蔬两用”油菜品种筛选试验研究[J].南方农业,2016,10(7):1-4. [7] 李孟良. 不同施氮量对秦优10号菜薹及菜籽产量的影响[J].安徽科技学院学报,2017,31(3):15-19. [8] 张宗急,毛玲莉,钟丽,等.不同摘薹方式对菜用型油菜菜薹、籽粒产量及经济效应的影响[J].西南农业学报,2017,30(4):734-738. [9] 周燕,黄华磊,李艳花,等.摘薹时期对油蔬两用油菜产量和效益的影响[J].南方农业,2017,11(7):1-4. [10] 王志荣,李成军,许娟, 等.采薹时间对菜油兼用型油菜中油杂19产量和经济效益的影响[J].长江蔬菜, 2020(24):33-36. [11] 刘菊, 侯晓静, 龙飞, 等. 荆门市菜用油菜栽培技术要点与效益分析[J].长江蔬菜,2020(15):29-31. [12] 王晋雄,袁玉婷,尼玛次仁.双低油菜新品种“大地 95”区域适应性研究[J]. 西藏农业科技,2019(S1):27-32. [13] 马朝芝,文静,易斌,等.菜用甘蓝型油菜品种狮山菜薹的选育[J].长江蔬菜,2019(8):31-34. [14] 马朝芝,戴成,文静,等.菜用油菜新品种狮山2017的选育[J].长江蔬菜,2019(20):28-29. [15] 刘晟, 顿小玲, 金莉, 等. 硒高效菜用油菜杂交品种硒滋圆1号的适应性研究[J].长江蔬菜,2020(18):34-36. [16] 王汉中. 以新需求为导向的油菜产业发展战略[J].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2018, 40(5):613-61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