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曹金一. 补骨脂本草文献与质量研究[D]. 北京:北京中医药大学, 2009. [2] 梁灿璨. 补骨脂盐灸缓和燥性炮制机理研究[D]. 成都:成都中医大学,2018. [3] 洪丽, 王哲, 汤小涵, 等. 基于雷公法结合盐炙法对补骨脂的炮制及肝毒性评价[J]. 中草药, 2021, 52(22): 6983-6989. [4] 罗志冬. 补骨脂药材化学成分及质量标准研究[D].沈阳:辽宁中医药大学,2007. [5] 夏亚楠. 补骨脂盐炙缓和燥毒之性的物质基础研究[D]. 成都:成都中医药大学, 2016. [6] 国家药典委员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一部)[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20. [7] 毋启桐,王金金,杨安南,等. 基于盐炙前后成分煎出差异与止泻作用相关性探讨补骨脂丸增效机制[J]. 中草药,2021,52(21):6493-6500. [8] 郭晏华, 罗志冬, 贾天柱. 补骨脂炮制前后补骨脂素和异补骨脂素的变化[J]. 中草药, 2006(11): 1652-1654. [9] 高倩倩, 颜翠萍, 翁泽斌, 等. 补骨脂盐炙前后含药血清对人成骨细胞的影响[J]. 中成药, 2015, 37(7): 1402-1406. [10] 高胡彤悦, 高盼盼, 臧应达, 等. 补骨脂的化学成分研究[J]. 中国药物警戒, 2021, 18(6): 556-561. [11] 杨秀伟, 吕倩, 许青霞, 等. 补骨脂环己烷溶性化学成分的研究[J]. 中草药, 2022, 53(11): 3269-3279. [12] 张莹, 吕惠子. 补骨脂的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研究进展[J]. 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 2020, 7(30): 195. [13] 魏蒙蒙, 王树瑶, 杨维, 等. 补骨脂的化学成分及主要毒性研究进展[J].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2019, 25(7): 207-219. [14] 鲁亚奇, 张晓, 王金金, 等. 补骨脂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进展[J].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2019, 25(3): 180-189. [15] 杨阔,高茸,申宝德,等. 异补骨脂素的药理作用和肝肾损伤机制研究进展[J]. 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2021,21(11):1399-1403,140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