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YUAN Z Y,ZHENG X Q,LV L N,et al.From design to digital model: A quantitative analysis approach to Garden Cities theory[J]. Ecological modelling, 2014, 289:26-35. [2] GATARI D, BELIJ M, ERAN B, et al.The origin and development of Garden cities:An overview[J]. Zbornik radova-Geografski fakultet Univerziteta u Beogradu, 2019, 2019(67):33-43. [3] 施能浦. 台湾的“三生”农业[J].福建农业,1997(6):23. [4] 鲁达非,江曼琦.城市“三生空间”特征、逻辑关系与优化策略[J].河北学刊,2019,39(2):149-159. [5] 刘燕. 论“三生空间”的逻辑结构、制衡机制和发展原则[J].湖北社会科学,2016(3):5-9. [6] 陈茜,武联,党雨田.传统人居环境营建中“三生”空间的内在机制与启示[J].城市发展研究,2022,29(3):6-11. [7] 贺晓晖. 陕西省“三生空间”土地利用结构分析[J].遥感信息,2021,36(6):120-124. [8] 王庆,王承武.大数据视角下的城市“三生”空间识别及分布特征研究——以乌鲁木齐市中心城区为例[J].资源开发与市场,2022,38(2):142-147. [9] 贾琦. 快速城镇化地区“三生空间”功能识别及格局演化研究——以河南新郑市为例[J].安全与环境学报,2020,20(4):1588-1595. [10] 陈竹安,冯祥瑞,洪志强,等.南昌市土地利用的空间冲突风险评估及分区优化研究——基于“三生空间”视角[J].世界地理研究,2021,30(3):533-545. [11] 王检萍,余敦,卢一乾,等.基于“三生”适宜性的县域土地利用冲突识别与分析[J].自然资源学报,2021,36(5):1238-1251. [12] 梁晨,李建平,李俊杰.基于“三生”功能的我国农村人居环境质量与经济发展协调度评价与优化[J].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21,42(10):19-30. [13] 陈浩. 基于“三生协调”的新疆阿勒泰地区牧业空间转型思路探讨[J].规划师,2022,38(2):90-94. [14] 窦睿音,张生玲,刘学敏.中国资源型城市“三生系统”耦合协调时空分异演变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1,57(3):363-371. [15] 朱润苗,陈松林.基于“三生”功能的福建省国土空间特征及优化研究[J].水土保持通报,2021,41(4): 323-330. [16] 张玉臻,陈阳,王洁,等.黄河流域“三生”功能协调性测度及其差异性优化调控[J].农业工程学报,2021,37(12):251-261,321. [17] 江东,林刚,付晶莹.“三生空间”统筹的科学基础与优化途径探析[J].自然资源学报,2021,36(5):1085-1101. [18] 郭修金,张樱,陈玉萍,等.运动休闲特色小镇“三生空间”的格局重构及优化路径[J].体育学研究,2021,35(2):49-57. [19] 李晓梦. 郑州大都市区生态承载力多维测度及影响因素研究[J].河南科学,2022,40(2):276-284. [20] 李科,毛德华,李健,等.湘江流域“三生”空间时空演变及格局分析[J].湖南师范大学自然科学学报,2020,43(2):9-19. [21] 周侃,樊杰,盛科荣.国土空间管控的方法与途径[J].地理研究,2019,38(10):2527-2540. [22] 杨帆,宗立,沈珏琳,等.科学理性与决策机制:“双评价”与国土空间规划的思考[J].自然资源学报,2020,35(10):2311-232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