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舒星星,冯思娜,张慧.天麻治疗偏头痛的药理机制及研究进展[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23,25(6):210-214. [2] 封海东,金善忠,周明,等.十堰市杂交天麻零代种高效制作与培育技术初探[J].湖北农业科学,2019,58(11):83-86. [3] 王广政,巩晴晴,俞年军,等.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检测药食两用杂交天麻及其亲本品种中的氨基酸、核苷类成分[J].食品工业科技,2023,44(3):269-278. [4] 吴尊华,刘立明,潘家荣,等.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天麻种内各变型间杂交品种天麻素的含量[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1, 20(5):41,43. [5] 杨婧,王传华,曾春函,等.海拔对乌红杂交天麻产量与品质的影响及其酶学作用机制[J].西北植物学报,2021,41(2):281-289. [6] 段桂媛,张曼,唐鑫静,等.乌红杂交天麻质量评价研究[J/OL].食品科学技术学报:1-13[2023-04-04].http://kns.cnki.net/kcms/detail/10.1151.TS.20230224.0850.002.html. [7] 王彩云,成忠均,侯俊,等.天麻属植物表型及染色体核型分析[J].中药材,2022,45(8):1796-1802. [8] 吴尊华,王绍柏,余昌俊.天麻不同品种商品形态和质量性状比较分析[J].食用菌,2011,33(3):24-26. [9] 钱润,李慧,华中一,等.栽培天麻农艺性状的数量分类学研究[J].中国中药杂志,2020,45(13):3085-3090. [10] 王丽,刘大会,马聪吉,等.乌天麻箭麻在不同气候地区的生育期及农艺性状分析[J].时珍国医国药,2017,28(8):1991-1994. [11] 王丽,马聪吉,刘大会,等.昭通天麻地下块茎产量与主要农艺性状的相关及通径分析[J].中国中药杂志,2017,42(4):644-648. [12] 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5. [13] 唐文文,王丹丹,沈易华.鲜天麻及其不同炮制品有效成分含量比较[J].江西化工,2021,37(5):29-32. [14] 曾勇,蔡传涛,刘贵周,等.不同海拔两种天麻仿野生栽培下产量和品质变化[J].植物科学学报,2011,29(5):637-643. [15] 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2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