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郭树春,李素萍,孙瑞芬,等.世界及我国向日葵产业发展总体情况分析[J].中国种业,2021(7):10-13. [2] 贺菡莹,孙振元,葛红.植物生长延缓剂在观赏植物上的应用研究[J].农学学报,2018,8(6):53-57. [3] 刘金刚,依兵,宋殿秀,等.叶面喷施矮壮素对食用向日葵辽嗑杂6号株高和产量的影响[J].辽宁农业科学,2020(6):66-68. [4] 柳延涛,徐安阳,段维,等.缩节胺、多效唑和矮壮素对向日葵生理特性的影响[J].中国油料作物学报,2018,40(2):241-246. [5] 闫玉华.比久(B9)对切花菊观赏形态的调节和开花期的影响[J].农业科技通讯,2009(11):84-86. [6] 彭峰,陈嫣嫣,郝日明,等.多效唑和矮壮素对盆栽彩色马蹄莲的矮化实验[J].植物资源与环境学报,2004(4):32-34. [7] 白艳荣,蒋亚莲,瞿素萍.矮壮素、多效唑对鲜切花香石竹矮化的影响[J].安徽农业科学,2017,45(27):74-79,89. [8] 朱霞. 矮壮素对月季切花的保鲜效应[J].安徽农业科学,2010,38(9):4796-4798. [9] 张燕,李霞,郭绍霞,等.B9和PP333对芍药切花水分胁迫和膜脂过氧化的影响[J].北方园艺,2007(10):125-127. [10] 徐安阳,段维,万素梅,等.不同浓度多效唑对食用向日葵生长及产量品质的影响[J].新疆农业科学,2016,53(2):207-213. [11] 杜超,张润生,温埃清,等.烯效唑对向日葵生长调控效应的影响[J].北方农业学报,2019,47(6):1-8. [12] 杜超,李军,王刚,等.烯效唑对食用向日葵产量和品质的调控效应[J].北方农业学报,2021,49(5):54-62. [13] 翟宇瑶,郭宝林,程明.植物生长延缓剂在药用植物栽培中的应用[J].中国中药杂志,2013,38(17):2739-2744. [14] 罗水木. 矮壮素对中国水仙的矮化效应及机理研究[J].邵阳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12(1):38-41. [15] 张远兵,刘爱荣,张雪萍,等.几种生长延缓剂对瓜叶菊生长发育的影响[J].中国林副特产,2001(1):17-18. [16] 郑日如,廖金,吴昀,等.烯效唑对东方百合‘索邦'生长的影响[J].北方园艺,2012(3):72-74. [17] 董志君,张建军,范永明,等.3种植物生长延缓剂对盆栽芍药的矮化效应[J].东北林业大学学报,2021,48(9):62-66. [18] 刘伟云,张明鹏.微型盆菊商品生产技术研究[J].园艺学报,1996,23(3):269-27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