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潘晓东, 李品, 冯兆忠, 等. 2000~2015年中国地级市化肥使用量的时空变化特征[J].环境科学, 2019, 40(10):4733-4742. [2] 刘钦普. 安徽省化肥面源污染环境风险分析[J].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2015, 31(6):876-881. [3] 辛良杰, 李秀彬, 谈明洪. 2000—2010年我国农业化肥施用的时空演变格局[J].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2013, 18(5):21-27. [4] 田沛佩, 卢宏玮, 李丹, 等. 2008~2017年中国地级市化肥施用碳足迹的时空演变格局[J].中国环境科学, 2021, 41(2):967-973. [5] 经阳,叶长盛.江西省县域农业化肥施用差异及其驱动机制[J].农业现代化研究, 2015, 36(4):657-665. [6] 刘钦普. 河南省化肥使用环境风险时空特征分析[J].生态经济, 2014, 30(10):175-178. [7] 赵大伟, 曲凯欣.黑龙江省境内黑土带地区化肥施用量的时空异质性[J].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2018, 46(2):88-92,104. [8] 周亮, 徐建刚, 蔡北溟, 等.淮河流域粮食生产与化肥消费时空变化及对水环境影响[J].自然资源学报, 2014, 29(6):1053-1064. [9] 刘钦普. 江苏省化肥使用的时空变化及环境安全使用量探讨[J].江苏农业科学, 2012, 40(10):7-9. [10] 黄晓丹, 李陈, 黄翌.基于分省数据的中国农药化肥施用量区域差异研究[J].生态经济, 2019, 35(4):118-124. [11] 赵雪雁, 刘江华, 王蓉, 等.基于市域尺度的中国化肥施用与粮食产量的时空耦合关系[J].自然资源学报, 2019, 34(7):1471-1482. [12] 张利国, 刘辰, 陈苏.南方稻作区化肥施用强度时空演变及驱动因素研究[J].江西财经大学学报, 2021(1):104-115. [13] 李太平, 张锋, 胡浩.中国化肥面源污染EKC验证及其驱动因素[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11, 21(11):118-123. [14] 栾江,仇焕广,井月,等.我国化肥施用量持续增长的原因分解及趋势预测[J].自然资源学报, 2013, 28(11):1869-1878. [15] 潘丹. 中国化肥消费强度变化驱动效应时空差异与影响因素解析[J].经济地理, 2014, 34(3):121-126,135. [16] 李秋生, 李大胜.绿色发展背景下中国化肥施用强度下降的驱动因素研究——基于空间面板数据模型的分析[J].农林经济管理学报, 2019, 18(4):462-471. [17] 张利国, 鲍丙飞, 董亮.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粮食单产时空格局演变及驱动因素探究[J].经济地理, 2018, 38(2):154-161. [18] 张军伟, 张锦华, 吴方卫.粮食生产中化肥投入的影响因素研究——基于Durbin模型的分析[J].经济地理, 2018, 38(11):174-182. [19] 杜丽永, 孟祥海, 沈贵银.规模经营是否有利于农户化肥减量施用?[J].农业现代化研究, 2022, 43(3):475-483. [20] 高晶晶, 彭超, 史清华.中国化肥高用量与小农户的施肥行为研究——基于1995~2016年全国农村固定观察点数据的发现[J].管理世界, 2019, 35(10):120-132. [21] 巩前文, 穆向丽, 田志宏.农户过量施肥风险认知及规避能力的影响因素分析——基于江汉平原284个农户的问卷调查[J]. 中国农村经济, 2010(10):66-76. [22] 田志芳, 杨春, 陕方.发挥自然资源优势建设“小杂粮王国”[J]. 中国农业科技导报, 2005(3):56-58. [23] 荆立群,薛耀文.资源型地区文化产业空间集聚特征研究[J].经济问题,2020(5):123-129. [24] 苏淑仪, 周玉玺, 周霞.中国蔬菜种植化肥施用强度时空演变及影响因素[J].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2022, 27(6):248-263. [25] 于元赫, 李子君, 姜爱霞, 等.山东省农业化肥施用强度时空格局演变及驱动力分析[J].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2019, 24(4):176-186. [26] 张卫峰,季玥秀, 马骥, 等.中国化肥消费需求影响因素及走势分析——Ⅰ化肥供应[J]. 资源科学, 2007,20(6):162-169. [27] 韩小英,殷海善,王静.吕梁山区耕地利用影响因素分析[J].山西农业科学, 2020, 48(10):1679-1682,1692. [28] 何泽军, 李莹.基于DEA-Malmquist指数法中国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变化特征分析[J].河南农业大学学报, 2018, 52(5):839-84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