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缪建群,赵梅,黄国勤.南方丘陵山区农业可持续发展综合评价及实证分析[J].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21,42(8):163-172. [2] 周应华,陈世雄,尹昌斌,等.美国推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经验与启示[J].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20,41(3):1-6. [3] 徐宏. 江苏省农业生态可持续发展评价[J].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19,40(8):164-170. [4] 胡钰,王莉.中国可持续农业发展模式的区域比较和启示[J].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20,41(1):8-14. [5] 张利国,鲍丙飞,杨胜苏.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空间探索性分析[J].经济地理,2019,39(11):159-164. [6] 丁文广,刘兴德,耿怡颖,等.甘肃省农业可持续发展评价及耦合协调性分析[J].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19,40(3):61-69,129. [7] 赵丹丹,刘春明,鲍丙飞,等.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价与子系统协调度分析——以我国粮食主产区为例[J].经济地理,2018, 38(4):157-163. [8] 华坚,潘雪晴.农业科技创新对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基于30个省份面板数据分析[J].华东经济管理,2022, 36(7):55-64. [9] 徐呈呈,胡蔚,张晓妮.西安市都市农业高质量发展评价及对策研究[J].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23,44(7):248-258. [10] 高雪,尹朝静.新发展理念下的中国农业高质量发展水平测度与评价研究[J].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23,44(1):75-83. [11] 辛岭,安晓宁.我国农业高质量发展评价体系构建与测度分析[J].经济纵横,2019(5):109-118. [12] 姬志恒. 中国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的空间差异及驱动机制[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21,38(12):25-44. [13] 于婷,于法稳.基于熵权TOPSIS法的农业高质量发展评价及障碍因子诊断[J].云南社会科学,2021(5):76-83. [14] 徐孝新,孙自敏,刘戒骄.我国粮食主产区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区域差异及收敛性分析[J].技术经济,2022,41(2):86-95. [15] 常艳花,张红利,师博,等.中国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的动态演进及趋势预测[J].经济问题,2022(5):82-89. [16] 安晓宁,辛岭.中国农业现代化发展的时空特征与区域非均衡性[J].资源科学,2020,42(9):1801-1815. [17] 刘玉洁,吕硕,陈洁,等.青藏高原农业现代化时空分异及其驱动机制[J].地理学报,2022,77(1):214-227. [18] 张志新,孟晓.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时空特征:分异性与集聚性——基于山东省2010—2019年数据分析[J].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22,43(11):202-214. [19] 田野,黄进,安敏.乡村振兴战略下农业现代化发展效率评价——基于超效率DEA与综合熵值法的联合分析[J].农业经济问题,2021(3):100-113. [20] 吴妍. 湖北省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空间分异及类型[J].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20,41(11):150-157. [21] 魏后凯,崔凯.建设农业强国的中国道路:基本逻辑、进程研判与战略支撑[J].中国农村经济,2022(1):2-23. [22] 刘海启. 加快我国由农业大国向农业强国转变的战略思考和工作举措[J].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20,41(3):7-11. [23] 王展昭,唐朝阳.基于全局熵值法的区域创新系统绩效动态评价研究[J].技术经济,2020,39(3):155-168. [24] CHUNG F R K. Spectral graph theocy[M].Providence, USA: American mathmatical society, 1997. [25] ANSELIN L.Local indicators of spatial association-LISA[J].Geographical analysis, 1995, 27(2):93-11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