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张文忠,王传胜,吕昕,等.珠江三角洲土地利用变化与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耦合关系[J].地理学报,2003,58(5):677-685. [2] 许君燕. 城市化与土地资源利用的耦合协调机制研究[J].资源开发与市场,2010,26(10):929-933. [3] 席娟,张毅,杨小强.陕西省城市土地利用效益与城市化耦合协调发展研究[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 47(1):117-123. [4] 张明斗,莫冬燕.城市土地利用效益与城市化的耦合协调性分析——以东北三省34个地级市为例[J].资源科学,2014,36(1):8-16. [5] 左乃先,白永平,左京平,等.城市土地利用效益与城市化耦合协调发展研究——以陕甘宁27个城市为例[J].水土保持研究,2015,22(6):267-272,278. [6] 史坤博,杨永春,张伟芳,等.城市土地利用效益与城市化耦合协调发展研究——以武威市凉州区为例[J].干旱区研究,2016, 33(3):655-663. [7] 赵丹丹,胡业翠.城市土地利用效率与城市化耦合协调性研究——以我国285个地级及以上城市为例[J].水土保持研究,2017,24(1):291-297,304. [8] 王成,唐宁.重庆市乡村三生空间功能耦合协调的时空特征与格局演化[J].地理研究,2018,37(6):1100-1114. [9] 田俊峰,王彬燕,王士君.东北三省城市土地利用效益评价及耦合协调关系研究[J].地理科学,2019,39(2):305-315. [10] 郑惠,周兴,黄冬婷,等.2009—2018年广西城市化与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时空耦合协调发展[J].水土保持通报,2021, 41(1):267-275. [11] PAYNE G.Urban land tenure policy options: Titles or rights?[J]. Habitat international, 2001,25(3):415-429. [12] 谢明义,徐广才,张蕊.生态涵养区农业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耦合协调研究——以北京市怀柔区为例[J].生态经济,2021,37(5):119-124. [13] 王建平,阿依努尔·买买提,庞朝悦,等.1978~2018年喀什地区土地利用及其生态服务价值变化[J].新疆农业科学,2022, 59(2):502-511. [14] 陈西亮,张佳华.基于TM影像的喀什地区土地利用分类[J].湖北农业科学,2016,55(15):4001-4005. [15] 胡可可,万红莲,毛楠,等.基于耦合模型的大数据高铁旅游效应研究——以宝鸡市为例[J].湖北农业科学,2020,59(14):184-188. [16] 王淑佳,孔伟,任亮,等.国内耦合协调度模型的误区及修正[J].自然资源学报,2021,36(3):793-810. [17] 吴玉鸣,张燕.中国区域经济增长与环境的耦合协调发展研究[J].资源科学,2008,30(1):25-30. [18] 冯义朋,赵晓庆.城市土地集约利用与城市化耦合协调性研究——以江苏省为例[J].大陆桥视野,2019(7):88-91. [19] 王磊,王琰琰,张宇.城市土地利用效益与城市化耦合协调性分析——以环渤海地区27个城市为例[J].生态经济,2017,33(5):25-28,7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