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以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更好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N].人民日报,2023-12-21(001). [2] 蒋永穆. 基于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的乡村振兴战略:内涵及路径[J].社会科学辑刊,2018(2):15-21. [3] 曾绍龙,傅沁怡,纪曼.创新视域下新质生产力的理论内涵、现实基础及挑战与对策研究[J].上海对外经贸大学学报,2024, 31(5):49-63. [4] 张新宁. 科技创新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论析[J].思想理论教育,2024(4):20-26. [5] 张林. 新质生产力与中国式现代化的动力[J].经济学家,2024(3):15-24. [6] 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一次集体学习时强调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扎实推进高质量发展[N].人民日报,2024-02-02(001). [7] 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5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8] 刘同舫. 以唯物史观理解新质生产力[J].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研究,2024,10(4):27-36. [9] 徐政,郑霖豪,程梦瑶.新质生产力赋能高质量发展的内在逻辑与实践构想[J].当代经济研究,2023(11):51-58. [10] 王兴国,曲海燕.科技创新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的思路与建议[J].学习与探索,2020(11):120-127. [11] 郭栋,尤帅,刘云.数字化改革赋能新质生产力:理论内涵、动力机制、关键主体及提升路径[J].社会科学家,2024(2):45-51. [12] 张明斗,惠利伟.中国农业经济韧性的空间差异与影响因素识别[J].世界农业,2022(1):36-50. [13] 张矿伟,俞立平,张宏如,等.数字化转型对高技术产业创新的影响机制与效应研究[J].统计研究,2023,40(10):96-108. [14] 蒲清平,向往.新质生产力的内涵特征、内在逻辑和实现途径——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新动能[J].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4,45(1):77-85. [15] 蔡跃洲,马文君.数据要素对高质量发展影响与数据流动制约[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21,38(3):64-83. [16] 陈健,王丹.新质生产力赋能乡村全面振兴的内涵特征与实践路径[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4, 45(2):99-107. [17] 侯冠宇,张震宇,董劭伟.新质生产力赋能东北农业高质量发展:理论逻辑、关键问题与现实路径[J].湖南社会科学,2024(1):69-76. [18] 张姣玉,徐政,丁守海.数实深度融合与新质生产力交互的逻辑机理、战略价值与实践路径[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4,24(3):114-124. [19] 祁述裕,邓雨龙.论新质生产力推动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J].治理现代化研究,2024,40(3):62-69. [20] 罗必良. 新质生产力:颠覆性创新与基要性变革要——兼论农业高质量发展的本质规定和努力方向[J].中国农村经济,2024(8):2-26. [21] 张震宇. 新质生产力赋能数字乡村建设:转型逻辑与实施路径[J].学术交流,2024(1):93-107. [22] 武峥. 新质生产力赋能中国式现代化:理论逻辑、动力机制与未来路径[J].新疆社会科学,2024(2):20-28,148. [23] 翟仁祥,宣昌勇.数字普惠金融提高了城市创业活跃度吗[J].现代经济探讨,2022(5):76-87. [24] 殷静蔚,王晨晨,房琳,等.数字经济对农旅互动融合影响的实证研究[J].湖北农业科学,2022,61(1):153-156,210. [25] 高帆. “新质生产力”的提出逻辑、多维内涵及时代意义[J].政治经济学评论,2023,14(6):127-145. [26] 卢现祥,滕宇汯.创新驱动政策如何提升城市经济韧性:基于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的机制分析[J].中国软科学,2023(7):102-113. [27] 周文,李吉良.新质生产力与中国式现代化[J].社会科学辑刊,2024(2):114-124. [28] 戴魁早,刘友金.市场化进程对创新效率的影响及行业差异——基于中国高技术产业的实证检验[J].财经研究,2013, 39(5):4-16. [29] 杨颖. 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的价值意蕴与基本思路[J].农业经济问题,2024(4):27-35. [30] 刘明慧,李秋.财税政策何以驱动新质生产力发展?[J].上海经济研究,2024(3):31-41. [31] 周文,许凌云.再论新质生产力:认识误区、形成条件与实现路径[J].改革,2024(3):26-37. [32] 石建勋,徐玲.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的重大战略意义及实现路径研究[J].财经问题研究,2024(1):3-12. [33] 高帆.系统集成: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基本方法论[J].改革,2024(7):21-32. [34] 温忠麟,叶宝娟.中介效应分析:方法和模型发展[J].心理科学进展,2014,22(5):731-745. [35] PARSLEY D C,WEI S J.Explaining the border effect:The role of exchange rate variability, shipping costs,and geography[J].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economics,2001,55(1):87-105. [36] 王园园,王亚丽.数字经济能否促进产业结构转型?——兼论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J].经济问题,2023(3):35-44. [37] 武婷婷,董朕,曲梦男.陕西省农业农村现代化水平评价及发展路径研究[J].辽宁农业科学,2024(4):24-28. [38] 任宇新,吴艳,伍喆.金融集聚、产学研合作与新质生产力[J].财经理论与实践,2024,45(3):27-3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