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龚霜, 任明超, 王代蔚, 等. 打叶复烤一润加水方式对片烟水分的影响[J]. 农产品加工, 2022(19): 39-42. [2] 孔祥, 黄世乐, 卢幼祥, 等. 福建CB-1品种烟叶打叶复烤提质保香技术研究[J]. 安徽农学通报, 2018, 24(Z1): 68-70. [3] 白寅良, 雷翔, 韩慕迁, 等. 润叶加工强度对烟叶物理结构及感官特性的影响[J]. 安徽农业科学, 2024, 52(3): 183-186. [4] 李京鑫, 何力, 孙觅, 等. 响应面法优化烟叶复烤润叶工艺[J]. 扬州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2022, 43(3): 123-131. [5] 龙明海, 张晓龙, 汪显国, 等. 打叶复烤润叶方式对烟叶质量的影响[J]. 湖北农业科学, 2016, 55(1): 108-111,116. [6] 王发勇, 华一崑, 李思源, 等. 不同润叶模式对初烤烟叶化学成分的影响[J].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2024, 39(4): 91-98. [7] 战磊,肖明礼,尹智华,等.复烤温度对西南清香型烟叶质量的影响[J].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8,44(2):136-139,150. [8] 张丽颖. 打叶复烤关键环节温湿度参数调整对上部烟叶风味物质的影响研究[D].昆明:云南农业大学,2024. [9] 杨洋, 杨雨波, 吴昊, 等. 烟草加工中打叶复烤工艺参数优化[J]. 农业工程, 2018, 8(8): 83-85. [10] 李柏年,吴礼斌. MATLAB数据分析方法[M].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2012. [11] 吴殿信,袁志永, 闫克玉,等. 烤烟各等级烟叶质量指数的确定[J]. 烟草科技, 2001,34(12): 9-15. [12] 丁云生, 何悦, 曹金丽, 等. 大理州烤烟主要化学成分特征及其可用性分析[J]. 中国烟草科学, 2009, 30(3): 13-18. [13] 王育军, 周冀衡, 李强, 等. 曲靖烟叶化学成分可用性及其对感官评吸质量的影响[J]. 烟草科技, 2014(11): 67-73. [14] 张勇刚, 吴键, 项波卡, 等. 基于改进模糊灰色关联分析法的烤烟化学品质评价[J]. 烟草科技, 2014 (10): 83-86 [15] 蒋佳磊, 陆扬, 苏燕, 等. 我国主要烟叶产区烤烟化学成分特征与可用性评价[J]. 中国烟草学报, 2017, 23(2): 13-27. [16] 佟道儒. 烟草育种学[M]. 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 1997. [17] 何聪聪, 苏柯冉, 刘梦雅, 等. 基于AEDA和OAV值确定西瓜汁香气活性化合物的比较[J]. 现代食品科技, 2014, 30(7): 279-285. [18] 杨蕾, 杨清, 冯洪涛, 等. 影响卷烟烟气柔和性的主要化学成分分析及柔和性功能香精的开发[J]. 烟草科技, 2011 (7): 5-9,27. [19] ROWLAND R L.Flue-cured tobacco. II. neophytadiene[J].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 1957, 79(18): 5007-50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