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赵辉,王媛,李刚,等.春季低温连阴雨灾害对农作物产量影响评估[J].气象科技,2011,39(1):102-105. [2] 韩荣青,陈丽娟,李维京,等.2—5月我国低温连阴雨和南方冷害时空特征[J].应用气象学报,2009,20(3):312-320. [3] 胡幼林. 秋季连阴雨对中稻收获期的影响与对策探讨[J].南方农业,2018,12(5):113-114. [4] 李亚男,秦耀辰,谢志祥,等.中国冬小麦麦收期连阴雨灾害风险评价[J].自然资源学报,2018,33(11):1926-1939. [5] 陈晓艺,马晓群,姚筠.安徽省秋季连阴雨发生规律及对秋收秋种的影响[J].中国农业气象,2009,30(S2):210-214. [6] 彭月,蒋元华,兰明才,等.秋季连阴雨天气对湖南农业生产的影响及防灾减灾措施[J].湖南农业科学,2016(5):51-53,57. [7] 王荣,邹旭恺.长江中下游地区连阴雨变化特征分析[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15,24(9):1483-1490. [8] 史瑞琴,李兰,温泉沛,等.华中三省秋季连阴雨时空变化特征及风险分析[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2013,32(6):91-98. [9] 邹旭恺,张强,叶殿秀.长江三峡库区连阴雨的气候特征分析[J].灾害学,2005,20(1):84-89. [10] 冯明,刘可群,毛飞.湖北省气候变化与主要农业气象灾害的响应[J].中国农业科学,2007,40(8):1646-1653. [11] 赵玉春,周月华.三峡地区连阴雨气候特征分析[J].湖北气象,2002,21(4):3-6. [12] 王记芳,朱业玉.近50年河南省连阴雨灾害气候特点[J].河南气象,2000(4):16-17. [13] 谭本进,谢贵森.湘西南秋季连阴雨天气过程分析[J].湖北气象,1996(3):21-2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