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安雅敏,王法理,彭图恒,等.不同材质及结构的人工水草在水质修复模拟试验中的影响研究[J].山东化工,2015,44(12):133-135. [2] 刘思明,刘军,刘斌,等.城市水环境治理生物修复技术[J].水利渔业,2005,25(6):7-9. [3] 童敏,李真,黄民生,等.多功能人工水草生物膜处理黑臭河水研究[J].水处理技术,2011,37(8):113-115. [4] 戚科美. 人工水草对污染河流中氮磷等污染物的去除效果研究[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17. [5] 周勇,操家顺,杨婷婷.生物填料在重污染河道治理中的应用研究[J].环境污染与防治,2007,29(4):289-292. [6] 陈庆锋,杨红艳,马君健,等.人工水草在重污染河流生态修复中的应用进展[J].中国给水排水,2014;30(20):54-58. [7] 滕庆晓,王涌涛,庞燕,等.人工水草技术在污染河道治理中的应用进展[J].安徽农业科学,2015,43(3):269-272. [8] 罗利民,王超,田伟君,等.细绳状生物填料在中小河流治理中的应用[J].污染防治技术,2003,16(4):167-170. [9] 王靖楠. 碳纤维填料处理单元处理低污染水脱氮特性研究[D].西安:长安大学,2015. [10] 杨红艳. 人工水草技术及其在城镇河道生态修复中的应用研究[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13. [11] 张彪,吴亦红,刘存歧,等.不同密度人工水草对氮、磷去除效果研究[J].科学技术与工程,2016,16(7):1671-1815. [12] 陈德春,周家苞.人工水草缓流和消波研究[J].河海大学学报,1998,26(5):99-10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