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习近平. 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N].人民日报,2017-10-28(005). [2] 于法稳, 侯效敏, 郝信波. 新时代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现状与对策[J]. 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51(3):64-68,159. [3] 蒋惠中,史瑶. 新形势下农村人居环境治理面临的问题及建议[J]. 新农业,2021(2):93-94. [4] 朱海. 农村环境治理中农民主体性问题的研究[J].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2021,15(2):51-57. [5] 师小丽. 村民自治组织在农村环境保护中的作用[A]. 生态文明与环境资源法——2009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C].昆明:中国法学会环境资源法学研究会,2009.1207-1210. [6] POLANYI M.The logic of liberty: Reflections and rejoinders[M]. England:Taylor and Francis, 2013. [7] 张克中. 公共治理之道:埃莉诺·奥斯特罗姆理论述评[J]. 政治学研究,2009(6):83-93. [8] 毛彩菊. 多中心治理理论及其对我国环境治理的启示[A]. 自主治理与扩展秩序:对话奥斯特罗姆[C]. 北京:北京市海淀和谐社区发展中心,2012.252-261. [9] 于洋. 多元主体协同治理理论视域下农村环境污染治理问题的研究——以临沂市为例 [D].南京: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8. [10] 陈雯雯. 法治进程中的社会信任危机与重建[D]. 哈尔滨:黑龙江大学,2011. [11] 陈东冬. 社会信任视域下加强基层社会治理研究[J]. 三晋基层治理,2021(3):27-33. [12] 关于生态环境保护总书记讲过的那些金句[J]. 环境经济, 2018(Z2):10-11. [13] 付秋梅,何玲玲. 乡村振兴视域下乡村治理的多元化主体及其结构功能研究[J]. 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20,38(4):38-41. [14] 塞缪尔·亨廷顿. 变革社会中的政治秩序[M]. 李盛平,译. 北京: 华夏出版社, 1989. [15] 王芳,李宁. 赋权·认同·合作:农村生态环境参与式治理实现策略——基于计划行为理论的研究[J]. 广西社会科学,2021(2):49-55. [16] 查尔斯·蒂利. 信任与统治[M]. 胡位钧,译. 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0. [17] 朱丽娟. 网络化治理:乡村振兴视域下的农村集居环境治理的逻辑进路[J]. 湖北农业科学,2020,59(23):238-241. [18] 朱国云. 多中心治理与多元供给: 对新农村建设中公共物品供给的思考[M]. 北京: 中国劳动社会出版社, 20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