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李静芝, 杨丹.荆南三口地区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时空特征分析[J/OL].安全与环境学报,1-13[2022-04-23].DOI:10.13637/j.issn.1009-6094.2021.1582. [2] 刘春雨, 董晓峰, 刘英英. 西北干旱区土地利用结构变化及生态服务价值的响应——以民乐县为例[J].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3,49(5):675-681. [3] 李庆,张鹏.南昌市土地利用与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关联性分析[J].江西科学,2021,39(4):632-640. [4] 焦春萌, 谢明阳, 焦峰, 等.1990—2020年延安市土地利用结构时空偏移及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变化[J].水土保持通报,2021,41(6):274-281. [5] 王泽宇,陈旭阳,马彩诗,等.陕北榆林市退耕还林前后土壤侵蚀及生态服务价值变化[J].西北林学院学报,2021,36(3):59-67. [6] 姜晗, 吴群.基于LUCC的江苏省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及时空演变特征研究[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21,30(11):2712-2725. [7] 陈睿, 杨灿, 杨艳, 等.洞庭湖生态经济区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时空演绎及其驱动因素[J].应用生态学报,2022,33(1):169-179. [8] 薛朝浪, 赵宇鸾, 魏小芳, 等.基于CCA的太行山区土地利用变化驱动机制分析[J].贵州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 37(1):93-103. [9] 余汛, 王莉, 景海涛, 等.太行山区NDVI时空变化及其对气候因子的响应[J].江苏农业科学, 2020,48(16):260-268. [10] 周鹏. 太行山区国土空间格局优化与功能提升路径研究[D].北京:中国科学院大学, 2020. [11] 郑德凤, 万巨影, 白丽娜, 等.燕山—太行山区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权衡/协同关系的多尺度分析[J].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2022(4):409-417. [12] 蒙莉娜,郑新奇.区域土地利用动态变化分析的新方法研究——以北京市为例[A].中国土地学会,中国土地勘测规划院,国土资源土地利用重点实验室.2008年中国土地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284-295. [13] 许洁,韦燕飞, 童新华, 等.广西左右江流域土地利用变化对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影响[J].国土资源情报, 2021(6):8-17. [14] 谢高地,张彩霞,张雷明, 等.基于单位面积价值当量因子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化方法改进[J].自然资源学报, 2015,30(8):1243-1254. [15] 刘倩, 李葛, 张超, 等.基于系数修正的青龙县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动态变化研究[J].中国生态农业学报(中英文),2019,27(6):971-980. [16] 徐丽芬, 许学工, 罗涛, 等.基于土地利用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当量修订方法——以渤海湾沿岸为例[J].地理研究, 2012,31(10):1775-1784. [17] 李鲁冰, 林文鹏, 任晨阳, 等.两种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方法的比较研究——以环杭州湾地区为例[J].水土保持研究,2022,29(3):228-234,243. [18] 张杰,李清泉,吴祥茵,等.基于土地利用的粤港澳大湾区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及承载力演变分析[J].生态学报,2021,41(21):8375-8386. [19] 贾艳艳,于东明,王明杰,等.泰安市景观格局和生境质量时空演变及其关联分析[J].西北林学院学报,2022,37(2):229-23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