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戴国富,谢世友,万腾,等.山桐子开发利用前景与展望[J].重庆三峡学院学报,2011,27(3):105-109. [2] 赖书绅. 中国大风子科研究资料[J].植物研究,1994(3):221-230. [3] 戴国富,谢世友,万腾,等.山桐子特性、利用价值及苗木培育技术[J].湖北农业科学,2011,50(8):1615-1618. [4] 江锡兵,李大伟,龚榜初,等.不同产地山桐子苗木苗期生长规律初探[J].河南农业科学,2012,41(5):133-136. [5] 祝志勇,王强,阮晓,等.不同地理居群山桐子的果实含油率与脂肪酸含量[J].林业科学,2010,46(5):176-180. [6] 莫开林,张正香,罗小龙,等.山桐子油的开发利用[J].粮油食品科技,2009(6):23-25. [7] 汪全义,杜开峰,李新莹,等.毛叶山桐子油制备生物柴油的研究[J].粮油加工,2009(2):52-55. [8] 王金锡,吴宗兴.山桐子开发与利用研究[J].四川林业科技,2010,31(1):26-29,113. [9] 张小平,邓东周,鄢武先,等.山桐子作为木本油料资源的开发潜力[J].四川林业科技,2011,32(2):80-83. [10] 李蕴涛,何立莹.毛叶山桐子生物学特性及栽培技术的研究[J].经济林研究,1985,3(2):21-28. [11] 李蕴涛,何立莹.毛叶山桐子生物学特性及油脂食用卫生安全性研究[J].四川林业科技,1986,7(2):32-37. [12] 龙炳清,秦丹.毛叶山桐子育苗的种子处理方法[P].中国专利:CN101438644,2009-05-27. [13] 龙炳清,秦丹.毛叶山桐子育苗的种子处理方法[P].中国专利:CN101444156,2009-06-03. [14] 吴志文,谢双喜,刘青,等.山桐子的研究进展及应用前景[J].贵州农业科学,2010,38(1):161-164. [15] 张琳,李海峰,张德全,等.层积和赤霉素协同作用对解除滇重楼种子休眠的影响[J].中国药学杂志,2013,48(20):1719-172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