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李传耀. 基于GIS和RS的济南市生态环境质量监测与评价研究[J]. 江苏科技信息, 2017(26):73-74.
|
[2] |
马荣华, 胡孟春. 基于RS与GIS的自然生态环境评价——以海南岛为例[J]. 热带地理, 2001(3):198-201.
|
[3] |
肖元春. 从参考文献评价学术期刊论文质量[J]. 出版广角, 2015(4):48-50.
|
[4] |
李兴昌. 科技论文的规范表达:写作与编辑[M].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1995.
|
[5] |
顾理平, 范海潮. 网络隐私问题十年研究的学术场域——基于Citespace可视化科学知识图谱分析(2008-2017)[J]. 新闻与传播研究, 2018, 25(12):57-73.
|
[6] |
陈悦, 刘则渊. 悄然兴起的科学知识图谱[J]. 科学学研究, 2005(2):149-154.
|
[7] |
崔瑞琴. 对于文献计量学发展中若干问题的认识与思考[J]. 图书馆理论与实践, 2007(6):51-54.
|
[8] |
谢作渺, 丁可, 弋生辉. 我国民族生态环境研究的发展脉络与趋势——基于近20年CSSCI文献的Citespace可视化分析[J]. 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8, 45(5):58-68.
|
[9] |
陈晓红, 周宏浩. 城市化与生态环境关系研究热点与前沿的图谱分析[J]. 地理科学进展, 2018, 37(9):1171-1185.
|
[10] |
郑石明. 基于文献计量的环境政策研究动态追踪[J].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 56(2):154-162.
|
[11] |
秦晓楠, 卢小丽, 武春友. 国内生态安全研究知识图谱——基于Citespace的计量分析[J]. 生态学报, 2014, 34(13):3693-3703.
|
[12] |
苏文. 基于文献计量的生态系统观测研究网络长期观测数据应用研究[J]. 生态学报, 2019(13):1-9.
|
[13] |
姬卿, 黄武, 闵义, 等. 基于文献计量的生态宜居研究热点和趋势分析[J]. 生态学报, 2019(9):1-7.
|
[14] |
ZOU X, YUE W L, LE VU H.Visualization and analysis of mapping knowledge domain of road safety studies[J]. Accident analysis & prevention, 2018, 118: 131-145.
|
[15] |
李杰, 陈超美. Citespace: 科技文本挖掘及可视化[M]. 北京: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 2016.
|
[16] |
CHEN C M.Citespace II: Detecting and visualizing emerging trends and transient patterns in scientific literature[J].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society for informati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2006, 57(3):359-377.
|
[17] |
CHEN C M, HU Z, LIU S, et al.Emerging trends in regenerative medicine:A scientometric analysis in Citespace[J]. Expert opinions on biological therapy, 2012, 12(5):593-608.
|
[18] |
周乐群, 杨岚. 基于“3S”技术的国土资源与生态环境动态监测[J]. 华南地质与矿产, 2000(4):40-46.
|
[19] |
许兰霞, 冯仲科. “3S”技术用于森林与生态环境综合监测及评价中存在的问题及其进一步完善的途径[J]. 世界林业研究, 2000(2):14-19.
|
[20] |
吴明达. 中国地理信息系统的发展现状与建议[J]. 科技传播, 2018, 10(21):136-137.
|
[21] |
杨存建, 刘纪远, 张增祥, 等. 遥感和GIS支持下的中国退耕还林还草决策分析[J]. 遥感学报, 2002(3):205-211.
|
[22] |
胡祎. 地理信息系统(GIS)发展史及前景展望[D]. 北京: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011.
|
[23] |
王金增, 马履一, 吴保国, 等. 基于GIS的生态环境建设决策支持系统的技术方案[J]. 林业资源管理, 2002(4):61-64.
|
[24] |
王泽华, 李怀祖, 林宣雄, 等. 国家环境监理信息系统的研制[J]. 环境科学学报, 2001(3):378-381.
|
[25] |
褚庆全, 李林. 地理信息系统(GIS)在农业上的应用及其发展趋势[J]. 中国农业科技导报, 2003(1):22-26.
|
[26] |
赵晓丽, 张增祥, 汪潇, 等. 中国近30a耕地变化时空特征及其主要原因分析[J]. 农业工程学报, 2014, 30(3):1-11.
|
[27] |
张增祥, 汪潇, 温庆可, 等. 土地资源遥感应用研究进展[J]. 遥感学报, 2016, 20(5):1243-1258.
|
[28] |
龚文峰, 袁力, 范文义. 基于地形梯度的哈尔滨市土地利用格局变化分析[J]. 农业工程学报, 2013, 29(2):250-259.
|
[29] |
龚文峰, 孔达, 范文义, 等. 松花江流域哈尔滨段土地利用时空格局演变特征分析[J]. 农业工程学报, 2009, 25(8):249-255.
|
[30] |
邵怀勇, 武锦辉, 刘萌, 等. MODIS多光谱研究攀西地区植被对气候变化响应[J].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2014, 34(1):167-171.
|
[31] |
邵怀勇. 攀西矿业开发集中区生态环境遥感信息提取及生态安全评价研究[D]. 成都:成都理工大学, 2009.
|
[32] |
杨育武, 汤洁, 麻素挺. 脆弱生态环境指标库的建立及其定量评价[J]. 环境科学研究, 2002(4):46-49.
|
[33] |
林年丰, 汤洁. 中国干旱半干旱区的环境演变与荒漠化的成因[J]. 地理科学, 2001(1):24-29.
|
[34] |
汤洁, 佘孝云, 林年丰, 等. 生态环境需水的理论和方法研究进展[J]. 地理科学, 2005(3):3367-3373.
|
[35] |
何红艳, 郭志华, 肖文发. 降水空间插值技术的研究进展[J]. 生态学杂志, 2005(10):1187-1191.
|
[36] |
何红艳, 郭志华, 肖文发. 遥感在森林地上生物量估算中的应用[J]. 生态学杂志, 2007(8):1317-1322.
|
[37] |
郭志华, 刘祥梅, 肖文发, 等. 基于GIS的中国气候分区及综合评价[J]. 资源科学, 2007(6):2-9.
|
[38] |
张沛, 徐海量, 杜清等. 基于RS和GIS的塔里木河干流生态环境状况评价[J]. 干旱区研究, 2017, 34(2):416-422.
|
[39] |
朱长明, 李均力, 沈占锋, 等. 塔里木河下游生态环境变化时序监测与对比分析[J]. 地球信息科学学报, 2019, 21(3):437-444.
|
[40] |
麻素挺, 汤洁, 林年丰. 基于GIS与RS多源空间信息的吉林西部生态环境综合评价[J]. 资源科学, 2004(4):140-145.
|
[41] |
林年丰, 汤洁, 卞建民, 等. 东北平原第四纪环境演化与荒漠化问题[J]. 第四纪研究, 1999(5):448-455.
|
[42] |
李文庆. 西北地区生态环境研究[A].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吉林省人民政府. 第十九届中国科协年会——生态文明建设与绿色发展研讨会论文集[C].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吉林省人民政府: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学会学术部, 2017.
|
[43] |
鲁安新, 陈贤章, 王建, 等. 黑河中游金塔地区生态环境变化遥感监测[J]. 冰川冻土, 2002(1):73-78.
|
[44] |
BOYD D S, FOODY G M.An overview of recent remote sensing and GIS based research in ecological informatics[J]. Ecological informatics, 2011, 6(1): 25-36.
|
[45] |
泮雪芹, 赵春霞, 潘雪红. 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在宏观生态学的应用[J]. 曲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6(1):118-121.
|
[46] |
贺佳, 张莹. 陕西省生态环境景观格局脆弱性及空间关联研究[J]. 环境科学与管理, 2017, 42(5):146-149.
|
[47] |
任志远, 张晗. 银川盆地土地利用变化对景观格局脆弱性的影响[J]. 应用生态学报, 2016 (1) :243-249.
|
[48] |
赫晓慧, 李紫薇, 郭恒亮, 等. 河南省黄河沿岸景观格局动态变化及脆弱度分析[J]. 河南农业大学学报, 2016 (1) :97-102.
|
[49] |
孙才志, 闫晓露, 钟敬秋. 下辽河平原景观格局脆弱性及空间关联格局[J]. 生态学报, 2014 (2) :247-257.
|
[50] |
陈影, 哈凯, 贺文龙, 等. 冀西北间山盆地区景观格局变化及优化研究——以河北省怀来县为例[J]. 自然资源学报, 2016 (4):556-569.
|
[51] |
杨承刚. 层次分析法应用于合肥市生态环境质量评价研究[J]. 产业与科技论坛, 2018, 17(24):81-82.
|
[52] |
刘娇, 钟九生, 陈海喜, 等. 基于景观指数法的乌江流域生态评价[J]. 贵州科学, 2019, 37(2):56-62.
|
[53] |
王珩. 基于生态环境保护视阈下水资源可持续发展与利用的探讨[J]. 绿色科技, 2019(6):96-97.
|
[54] |
梁境. 沿河县区域生态环境质量评价与生态调控的研究[D]. 重庆:重庆大学, 2004.
|
[55] |
彭群, 龙花楼, 罗明, 等. 西部地区土地整理生态评价——以甘肃省酒泉市为例[J]. 经济地理, 2003(6):822-825.
|
[56] |
杜军, 姚孝友, 孙希华, 等. 基于GIS的山东沂沭泗河流域土壤侵蚀敏感性评价[J]. 水土保持研究, 2006(1):165-167.
|
[57] |
孙苑苑, 王琳, 王晋. 黄河三角洲自然保护区生态敏感性评价[J].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7, 47(11):96-102.
|
[58] |
欧阳志云, 王效科, 苗鸿. 中国生态环境敏感性及其区域差异规律研究[J]. 生态学报, 2000, 20(1) :9-12.
|
[59] |
郭明, 肖笃宁, 李新. 黑河流域酒泉绿洲景观生态安全格局分析[J]. 生态学报, 2006(2):457-466.
|
[60] |
邱炳文, 周勇, 李学垣, 等. GIS在土地资源和生态环境研究中的应用、问题与展望[J].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1999(4):348-35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