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郑荣宝,卢润开,唐晓莲,等.1998—2016年全球LUCC研究进展与热点分析[J].华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7, 38(5):591-601. [2] 岳秋丽,李胜余,白明哲,等.基于GIS的土地利用动态变化分析及预测——以焦作市高新区为例[J].河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26(5):529-534. [3] 唐华俊,吴文斌,杨鹏,等.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LUCC)模型研究进展[J].地理学报,2009,64(4):456-468. [4] 曾远文,丁忆,胡艳,等.重庆市主城区公园绿地服务能力分析[J].北京测绘,2019,33(9):1072-1075. [5] 王思远,刘纪远,张增祥,等.近10年中国土地利用格局及其演变[J].地理学报,2002,57(5):523-530. [6] 王彦丽,李忠峰.基于RS与GIS支持下的定边县土地利用变化分析与发展趋势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7,35(20):6226-6227,6242. [7] 赵健,魏成阶,黄丽芳,等.土地利用动态变化的研究方法及其在海南岛的应用[J].地理研究,2001,20(6): 723-730. [8] 秦丽杰,靳英华,段佩利.不同播种时间对吉林省西部玉米绿水足迹的影响[J].生态学报,2012,32(23):7375-7382. [9] 边晓辉,刘燕,丁倩倩,等.浙江省湖州市土地利用和覆被变化对热岛效应的响应[J].水土保持通报,2019,39(3):263-269,275. [10] 柯兵,柳文华,段光明,等.虚拟水在解决农业生产和粮食安全问题中的作用研究[J].环境科学,2004,25(2): 32-36. [11] 赵珍珍,冯建迪.1980—2016年科尔沁沙地土地利用重心的时空迁移特征[J].水土保持通报,2019,39(4):256-299, 封2. [12] 高志强,刘纪远,庄大方.我国耕地面积重心及耕地生态背景质量的动态变化[J].自然资源学报,1998,13(1):92-96. [13] 于晓歆,李芹,阳春花.重庆市主城区城市空间扩展遥感监测研究[J].地理空间信息,2018,16(1):68-70,76. [14] 于兵. 基于GIS的大庆市土地利用动态变化分析与预测[J].东北林业大学学报,2008,36(2):45-48. [15] 谭枭,王希,王秀茹,等.基于GIS的乌梁素海东岸上游地区水土流失动态变化研究[J].水土保持通报,2014, 34(1):193-19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