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农业科学 ›› 2025, Vol. 64 ›› Issue (9): 126-133.doi: 10.14088/j.cnki.issn0439-8114.2025.09.021
黄浩1, 张雅娟2, 胡昌强3, 郭晓亮1
HUANG Hao1, ZHANG Ya-juan2, HU Chang-qiang3, GUO Xiao-liang1
摘要: 取3块来源不同的黄柏(Phellodendron chinense Schneid.)鲜皮,将每块鲜皮纵切为4等份,以其中1份鲜皮为对照,其余3份分别采用不同加工方式制成趁鲜丝、干药材、传统丝;对样品进行代谢组学检测,分析样品来源与加工方式对黄柏(Phellodendri Chinensis Cortex)药材的影响。结果表明,样品来源比加工方式对黄柏药材代谢轮廓的影响更大,而加工方式对黄柏药材差异代谢物的影响大于样品来源;黄柏鲜品加工后,共鉴定出14种作为差异代谢物的生物碱,其含量在鲜皮到趁鲜丝、鲜皮到干药材的过程中均显著上升,而在干药材到传统丝的过程中无显著变化,趁鲜丝与传统丝的差异代谢物含量也无显著差异;影响黄柏药材差异代谢物的因素按重要性排序依次为:前期干燥、样品来源、后续加工。因此,黄柏丝生产过程中,质量控制的关键在于前期干燥阶段,其次是对原料来源的分类分级,再次是后续干燥加工。
中图分类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