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云南省药物研究所. 云南药用植物名录[M]. 昆明:云南省药物研究所,1975.127. [2] 中国科学院中国植物志编辑委员会. 中国植物志( 第44卷第3分册)[M]. 北京: 科学出版社,1997. [3] 杨延明,芦翠乔,蒋武生,等. 红背桂花的组织培养及植株再生[J]. 河南农业科学,1990(8):25,34. [4] 中华本草编委会. 中华本草(第12卷)[M]. 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 [5] GIANG P M,SON P T,MATSUNAMI K,et al.New megastigmane glucosides from Excoecaria cochinchinensis LOUR. var. cochinchinensis[J]. Chemical & pharmaceutical bulletin,2005,53(12):1600-1603. [6] 李子燕,杨靖华,汪云松,等. 红背桂花化学成分研究[J]. 中草药,2006(6):826-829. [7] 陈兵祥,王小玲. 红背桂花的化学成分研究[J]. 药学研究,2015,34(3):147-149. [8] 王业玲,黎平,郭凯静,等. 红背桂花化学成分研究[J].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2014,26(1):47-49. [9] 汪云松,黄荣,张洪彬,等. 红背桂花化学成份研究[J]. 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2009,17(2):156-159. [10] 王硕,周小雷,袁经权,等. 红背桂药材的质量标准研究[J]. 中国药房,2013,24(27):2542-2545. [11] 李萌茹,周玉枝,杜冠华,等. 中药黄酮类化合物抗衰老作用及其机制研究进展[J/OL]. 药学学报,http://kns.cnki.net/kcms/detail/11.2163.R.20190628.1634.017.html,2019. [12] 曹剑锋,刘其高,蒋小飞,等. 阴地蕨总黄酮的提取及抗氧化活性研究[J]. 江苏农业科学,2018,46(21):228-231. [13] 魏江存,陈勇,谢臻,等. 10批不同产地六棱菊中咖啡酸的工艺优化与含量测定[J]. 中国药房,2017,28(34):4792-4795. [14] 李思阳,孔庆新,庄润泽,等. 香椿子中总黄酮提取工艺的优化和比较[J]. 中成药,2017,39(10):2178-2182. [15] 魏江存,陈勇,谢臻,等. 六棱菊薄层鉴别和绿原酸的提取工艺及其含量测定[J]. 时珍国医国药,2017,28(11):2611-2614. [16] 陈勇,李金洲,魏江存,等. 壮药一匹绸薄层鉴别和咖啡酸提取工艺及含量测定[J]. 吉林中医药,2019,39(1):92-9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