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王高红. 火炬松、桐棉松及马尾松幼林生长量对比研究[J].林业科技开发,2003,17(S):12-14. [2] 潘贤强. 桐棉松引种造林效果调查分析[J].江西林业科技,2011(4):26-27. [3] 林祖建. 桐棉松人工林生长及其间伐效果的研究[J].安徽农学通报,2007,13(21):106-107. [4] 黄志刚,黄政龙.马尾松地理种源桐棉松的年生长节律[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1993(1):98-102. [5] 廖锦峰. 浅谈桐棉松优质种源的保护和利用[J].广西林业,2008(5):13. [6] 韦建宏,梁加荣.桐棉松人工纯林近自然林培育模式探讨[J].农业与技术,2016,36(23):86-89. [7] 覃德文,云朝光,韦中绵,等.青钩栲人工林经济效益评价[J].南方农业学报,2013,44(9):1524-1528. [8] 林宁,秦武明,蒋林,等.桂东南地区柳杉人工林生长规律研究[J].南方农业学报,2012,43(7):1013-1016. [9] 国家林业部调查规划院.森林调查手册[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84. [10] 覃德文. 青钩栲、麻栎人工林生长与经济效益对比研究[D].南宁:广西大学,2013. [11] 邱炳发,段文雯,韦中绵,等.擎天树人工林经济效益分析及其最佳经济轮伐期研究[J].林业勘察设计,2011(1):20-24. [12] 韦善华,覃静,朱贤良.南宁地区灰木莲人工林生长规律研究[J].西北林学院学报,2011,26(5):174-178. [13] 蒙树权,吴英,梁海平,等.马尾松、杉木人工林经济效益评价——以广西贵港市港北区为例[J].广西林业科学,2010, 39(2):89-93. [14] 黄和亮,吴景贤,许少洪,等.桉树工业原料林的投资经济效益与最佳经济轮伐期[J].林业科学,2007,43(6):128-133. [15] 林健. 湿地松造林经济效益调查与分析[J].林业勘察设计,2010(2):20-23. [16] 覃世杰,覃德文,聂珍臻,等.柳杉人工林经济效益评价[J].湖北农业科学,2016,55(1):269-272. [17] 苏勇,秦武明,蒙好生,等.山白兰人工林经济效益评价[J].西北林学院学报,2012,27(1):260-26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