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赵爱华,李冬梅,胡海燕,等.园林植物与园林空间景观的营造[J].西北林学院学报,2004,19(3):136-138. [2] 尚富德,苗琛,张培强.连云港市植物区系和植物资源的研究[J].河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31(1):84-86. [3] 彭重华. 湖南长沙、株洲、湘潭三市园林绿化植物区系分析[J].福建林业科技,2004,31(1):10-13. [4] 王文国,马丹炜,张翔,等.成都地区园林种子植物属的区系分析[J].四川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28(5):604-607. [5] 徐文铎,何兴元,陈玮,等.沈阳市区植物区系与植被类型的研究[J].应用生态学报,2003,14(12):2095-2102. [6] 周会萍,刘兴洋,张家洋.新乡市区园林植物区系特征分析[J].西北林学院学报,2013,28(6):188-193. [7] 丁连军,吕新,李鲁华.石河子荒漠绿洲农业自然资源空间分布特征与资源潜力分析[J].中国生态农业学报,2007,15(3):8-13. [8] 潘晓玲. 新疆种子植物科的区系地理成分分析[J].植物研究 1997,17(3):397-402. [9] 孙巧玲,苟光前,陈云飞,等.铜仁市万山特区木本植物区系研究[J].植物科学学报,2016,34(6):873-878. [10] GOOD R.The Geography of the Flowering Plants[M].The 4th Edition. Longman Group Ltd.,London,British,1974.380-382. [11] 吴征镒. 中国种子植物属的分布区类型[J].云南植物研究,1991, 13(S):1-139. [12] 潘晓玲. 新疆种子植物属的区系地理成分分析[J].植物研究,1999,19(3):249-25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