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杨志峰,徐琳瑜,毛建素,等.城市生态安全评估与调控[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3. [2] 周国富. 生态安全与生态安全研究[J].贵州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21(3):105-108. [3] 孙鸿烈,郑度,姚檀栋,等.青藏高原国家生态安全屏障保护与建设[J].地理学报,2012,67(1):3-12. [4] 张虹波,刘黎明.土地资源生态安全研究进展与展望[J].地理科学进展,2006,25(5):77-85. [5] 秦晓楠,卢小丽,武春友.国内生态安全研究知识图谱——基于Citespace的计量分析[J].生态学报,2014,34(13):3693-3703. [6] 邹长新,沈渭寿.生态安全研究进展[J].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2003,19(1):56-59. [7] 曲格平. 关注生态安全之一:生态环境问题已经成为国家安全的热门话题[J].环境保护,2002(5):3-5. [8] 殷春雪,李锋,钱谊,等.基于熵权的长沙市城市生态安全综合评估与预测[J].环境科学与技术,2013,36(1):169-174. [9] 刘世栋,薛东前,高峻.上海杭州湾北岸滨海地区生态安全评价[J].安全与环境学报,2012,12(6):124-130. [10] 谈迎新,於忠祥.基于DSR模型的淮河流域生态安全评价研究[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21(5):35-39. [11] 陶晓燕,朱九龙,王世军.基于属性识别理论的城市生态安全评价——以广州市为例[J].生态环境学报,2010,19(9):2048-2053. [12] 龚建周,夏北成.城市生态安全评价及部分城市生态安全态势比较[J].安全与环境学报,2006,6(3):116-119. [13] 熊艳玲,柴立和.基于信息熵最大原理的城市生态系统安全评价——以上海市为例[A].中国自动化学会.第六届ABB杯全国自动化系统工程师论文大赛论文集[C].中国自动化学会,2013. 64-70. [14] 刘勇,刘友兆,徐萍.区域土地资源生态安全评价——以浙江嘉兴市为例[J].资源科学,2004,26(3):69-75. [15] 张凤太,苏维词,周继霞.基于熵权灰色关联分析的城市生态安全评价[J].生态学杂志,2008,27(7):1249-125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