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孙建华,赵思雄.华北地区“12.7”降雪过程的数值模拟研究[J].气候与环境研究,2003,8(4):387-401. [2] 王宏,王万筠,余锦华,等.河北东北部一次异常强渤暴雪天气过程的湿位涡分析[J].高原气象,2012,31(5):1302-1308. [3] 何娜,孙继松,王国荣,等.北京地区预报失误的两次降雪过程分析[J].气象科技,2014,42(3):488-495. [4] 宋薇,靳瑞军,孟辉,等.2009年天津地区首场降雪过程分析[J].气象科技,2012,40(6):996-100. [5] 张芹,秦增良,张秀珍.山东春季两次强降雪过程对比分析[J].气象科技,2016,44(1):76-86. [6] 王文辉,徐德祥.蒙锡盟大雪过程和“77.10”暴雪分析[J].气象学报,1979,37(3):80-86. [7] 周雪松,谈哲敏.华北回流暴雪发展机理个例研究[J].气象,2008, 34(1):18-26. [8] 张迎新,侯睿钦,张守保.回流暴雪过程的诊断分析和数值实验[J].气象,2007,33(9):25-32. [9] 赵宇,蓝欣,杨成芳.一次江淮气旋极端雨雪过程的云系特征和成因分析[J].高原气象,2018,37(5):1321-1340. [10] 周宁芳. 全国大部气温明显偏低南方低温雨雪冰冻肆虐:2008年1月[J].气象,2008,34(4):127-131. [11] 陶诗言,卫捷.2008年1月我国南方严重冰雪灾害过程分析[J].气候与环境研究,2008,13(4):337-350. [12] 王东海,柳崇健,李英,等.2008年1月中国南方低温雨雪冰冻天气特征及其天气动力学成因的初步分析[J].气象学报,2008, 66(3):405-422. [13] 丁一汇,王尊娅,宋亚芳,等.中国南方2008年1月罕见低温雨雪冰冻灾害发生的原因及其与气候变暖的关系[J].气象学报,2008,66(5):808-825. [14] 甘文强,蓝伟,杜小玲.2018年1月底至2月初贵州低温雨雪天气成因初探[J].暴雨灾害,2018,37(5):410-420. [15] 池再香,胡跃文,白慧.“2003.1”黔东南暴雪天气过程的对称不稳定分析[J].高原气象,2005,24(5):792-797. [16] 杨贵,名孔期,毛冬艳,等.2008年初“低温雨雪冰冻”灾害天气的持续性原因分析[J].气象学报,2008,66(5):836-849. [17] 曾明剑,陆维松,梁信忠,等.2008年初中国南方持续性冰冻雨雪灾害形成的温度场结构分析[J].气象学报,2008,66(6):1043-1052. [18] 钱维宏,付娇兰.2008年初江南冻雨过程的湿大气锋生[J].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2009,29(6):787-798. [19] 姚晨,汤祖祥,朱月佳,等.2018年初安徽省两次罕见大暴雪过程的对比分析[J].暴雨灾害,2018,37(5):401-409. [20] 陈红专,叶成志,龙丽华.2011年1月湖南罕见持续性暴雪天气成因分析[J].暴雨灾害,2012,31(2):141-14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