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陈运来,舒伟斌. 我国农险共保体模式的创新经验及其制度启示——以浙江和海南两省为例[J]. 北京联合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20, 18(2): 107-114. [2] SMITH V H, GOODWIN B K.Crop insurance, moral hazard, agricultural chemical use[J]. American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economics,1996, 78(2):428-438. [3] SKEES J R, BARNETT B J.Conceptual and practical considerations for sharing catastrophic/systemic risks[J]. Review of agricultural economics,1999,21(2):424-441. [4] 冯文丽,庹国柱. 关于中国政策性农业保险制度模式改革的思考[J]. 保险研究, 2024(12): 3-12. [5] 高鸣. 中国农村人口老龄化:关键影响、应对策略和政策构建[J].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22(4):8-21. [6] 魏超,陈盛伟. 农业保险保障水平能提高粮食安全与农业增收的一致性吗?[J].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2023, 28(8): 22-37. [7] 令涛,赵桂芹. 农业保险与农业生产韧性:内在逻辑及实证检验[J].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4,23(2): 94-106. [8] 李婷,王莹. 河北省农业保险助力乡村振兴的优化路径探析[J]. 当代农村财经, 2023(6): 11-15. [9] 张慧琴,杨炎. 政策性农业保险的收入效应与机理分析[J]. 商业经济, 2024(12): 175-179. [10] 祝丽丽,张涛,陈秀兰.农业保险深度对农民收入水平影响的区域差异——基于153个国家级现代农业示范区面板证据[J].农业经济与管理,2021(5):49-60. [11] 汪湧,陈绪敖,王雨欣,等. 陕西省政策性农业保险效率研究[J]. 湖北农业科学, 2022, 61(20): 233-238. [12] 刘婷祎,游士兵,施雨,等. 农业保险保障水平对粮食安全的影响效应检验[J]. 统计与决策, 2024, 40(21): 64-68. [13] 李汉才. 农村财政扶贫资金管理的问题与对策[J].人民论坛,2015(20):70-72. [14] 黄颖. 健全农业保险财政补贴体系:国际经验和中国实践[J].世界农业,2015(2):89-93. [15] 李婕妤. 农业保险对农业产出及效率的影响——基于京津冀地区的实证分析[J].金融理论与实践,2022(7):108-118. [16] 曲统昱,吉彩红.乡村振兴战略下我国农业保险支农效率研究[J].河北金融,2022(4):55-59. [17] 李勇斌,刘殿国,魏春华. 农业保险发展助力我国农业新质生产力培育的效率评估及路径优化研究——基于DEA-Malmquist-Tobit模型的分析[J]. 西南金融, 2024(11):59-73. [18] 张峭,王克,李越,等.中国农业保险保障发展的成效、问题和建议[J].农业展望,2022,18(1):40-47. [19] 韩珂,郭峰町.基于灰色关联分析的我国农业保险研究[J].中国农机化学报,2022,43(2):196-204. [20] 陈康,叶明华,王世保. 农业保险、农业信贷与农户稳收增收——基于联立方程模型的实证分析[J]. 兰州学刊, 2024(1): 145-16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