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郭杰忠,刘珊.美丽乡村建设中农户需求期望研究——来自江西130村的问卷调查[J].江西社会科学,2015(10):196-200. [2] 张务伟,张福明,杨学成.劳动力就业状况的微观影响因素及其作用机理——基于入户调查数据的实证分析[J].中国农村经济,2011(11):62-73. [3] 王曦,李景理,张亚云.基于结构方程的水利工程项目绩效评价研究[J].湖北农业科学,2016,55(16):4344-4348. [4] 王巍,刘宇新,吴刚,等.黑龙江省劳动力就业的宏观影响因素分析——以状态空间模型为工具[J].数学的实践与认识,2014, 44(12):63-71. [5] 黄河啸. 劳动力就业培训对农民工的增收影响研究[D].杭州:浙江大学,2014. [6] 刘晓昀,TERRY SICULAR,辛贤.中国劳动力非农就业的性别差异[J].经济学(季刊),2003,2(3):711-720. [7] 李强,常菁菁.陕西省农村劳动力就业情况与其教育程度关系调查分析——以陕西六县为例[J].农业经济与管理,2012(3):37-43. [8] 陈江生,连晋姣.劳动力流动模式选择影响因素分析[J].大连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33(3):57-62. [9] 康兰媛. 粮食主产区劳动力就业区域选择的影响因素分析——基于江西省284份调查问卷[J].经济分析,2008(9):59-62. [10] 李光明,孙明霞.人力资本存量对维吾尔族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意愿的影响分析[J].湖北农业科学,2016,55(6):1607-1611. [11] 杨奕铭.临川概况[EB/OL],http://www.jxlc.gov.cn/system/2014/12/01/013469165/shtml,2016-07-28/2016-08-26. [12] 于长永. 依赖与脆弱性:农民养老问题的一个实证分析——基于全国十个省份1 000余位农民的调查数据[J].西北人口,2013, 34(6):117-126. [13] 常青青,刘平辉.劳动力就业模式选择的影响因素研究——基于无序多分类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J].东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34(4):321-326. [14] 叶震. 结构方程模型在分析劳动力转移对农民收入影响中的运用[J].江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6(2):60-62. [15] 孙伟艳,翟印礼.农户对财政支农政策认知满意度及影响因素研究——基于辽宁省农户调查[J].农业经济,2016(6):81-83. [16] 常青青. 工业化高级阶段农村劳动力就业影响因素研究——基于抚州市临川区的农户调查[D].南昌:东华理工大学,201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