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刘广瑞,章有为,王瑞. 中国北方常见金龟子彩色图鉴[M]. 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97. [2] 罗益镇,崔景岳. 土壤昆虫学[M]. 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95. [3] 魏鸿钧,张治良,王荫长. 中国地下害虫[M]. 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9. [4] 宋化稳,陈泽龙,杨来景. 13种杀虫剂对暗黑蛴螬的毒力研究[J]. 农药科学与管理,2002,23(2):23-24. [5] 李耀发,党志红,高占林,等. 三种方法测定几种杀虫剂对华北大黑鳃金龟的毒力[A]. 《粮食安全与植保科技创新》编辑委员会.粮食安全与植保科技创新[C]. 北京: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2009.661-663. [6] 段爱菊,韩瑞华,王利霞,等. 不同药剂拌种对花生地下害虫的防治试验[J]. 花生学报,2011,40(4):37-40. [7] 崔景岳. 河北省地下害虫区系调查研究[J]. 华北农学报,1987,2(1):97-104. [8] 罗益镇. 暗黑腮金龟发生规律和防治方法[J]. 植物保护学报, 1981,8(3):179-184. [9] 宋协松,宋文武,张吉民,等. 花生田金龟防治技术研究[J]. 华东昆虫学报,1996,5(1):30-35. [10] 闫冉冉,薛明,周方园,等. 山东花生蛴螬的发生与环境条件的关系[J]. 中国植保导刊,2013(7):5-8. [11] 农向群,刘迅,刘春琴,等. 蛴螬对绿僵菌及花生植株的行为趋性研究[J]. 中国生物防治学报,2014,30(3):334-341. [12] 雷全奎,杨小兰,郭建秋,等. 不同花生品种(系)抗蛴螬能力的研究[J]. 河北农业科学,2009,13(5):22-2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