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侯丽秀,魏安智,王丽华,等.花椒转录组SSR信息分析及其分子标记开发[J].农业生物技术学报, 2018,26(7):1226-1236. [2] 王景燕,龚伟,包秀兰,等.水肥耦合对汉源花椒幼苗叶片光合作用的影响[J].生态学报, 2016, 36(5):1321-1330. [3] 蒲淑芬, 原双进, 马建兴.花椒丰产栽培技术[M].西安:陕西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2.1-10. [4] 陈旅, 杨途熙, 魏安智, 等.花椒研究概况[J].中国调味品, 2016, 41(10):149-156. [5] 肖正春, 张卫民.花椒的主要品种及其开发利用[J].中国野生植物资源, 2016, 35(1):60-63. [6] 叶友恩. 花椒干旱造林研究[J].甘肃林业科技, 2008, 33(1):62-64. [7] 原野. 陕西花椒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J].陕西林业科技, 2018, 46(1):74-76. [8] 济南巨微生物技术有限公司.一种复合型微生物有机肥及其制备方法:CN201310086526.1[P].2013-05-21. [9] 张立新,耿增超,张朝阳,等.韩城市花椒园土壤养分状况及施肥研究[J].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2003, 21(4):65-67. [10] 李忠杰,罗磊,魏丽,等.陕西凤县嘉陵江国家湿地公园建设的SWOT分析[J].陕西林业科技,2013(6):115-117. [11] 廖要明,杨文平.凤县花椒生产气候条件和灾害分析[J].中国农学通报,2019,35(23):84-90. [12] 雷雯,张向荣,张军.春季晚霜冻对凤县花椒冻害成因分析及防御建议——以2018年例[J].农业与技术,2020,40(9):121-123. [13] 王莹. 嘉陵江防洪治理工程对嘉陵江湿地的影响及防治对策[J].陕西水利,2016(4):79-80. [14] 贾振华. 论临夏州花椒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J].中国农业信息,2014(11):60-61. [15] 李明. 1990—2013年南北钦防城市群土地利用时空演化特征分析[J].测绘与空间地理信息,2018,41(6):79-82. [16] 欧业宁,周忠发,符辉.基于GIS的典型喀斯特地区土地适宜性评价模型的构建——以贵州省福泉市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10,38(5):2503-2505,2555. [17] 吴超,王海峰,王世东.矿区土地复垦规划三维可视化技术[J].金属矿山, 2015(11):128-132. [18] 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林业科学技术研究所.一种花椒采摘用防刺手套:CN201920307498.4[P].2019-12-09. [19] 王峰. 临夏州花椒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J].农业科技与信息,2020(16):55-58. [20] 曹玉香. GIS在土地适宜性评价中的应用研究[J].山西建筑,2008, 34(32):367-368. [21] 俱战省,杨青森,邢培茹.1987—2015年嘉陵江源区植被覆盖度时空变化特征[J].地球与环境,2020,48(4):452-460. [22] 冯丹,汪茜,胡涛, 等.嘉陵江源湿地自然保护区维管束植物资源特征研究[J].西南林业大学学报,2020,40(1):62-68. [23] 石方. 嘉陵江源国家水利风景区建设实践与思考[A].中国水利学会.中国水利学会2010学术年会论文集[C].郑州:黄河水利出版社,2010.929-934. [24] 梁川,赵莉花,张博雄.长江江源高寒地区气候变化对水文环境影响研究综述[J].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2013(1):81-86. [25] 田怀军, 舒为群, 张学奎, 等. 长江、嘉陵江(重庆段)源水有机污染物的研究[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03,12(2):118-123. [26] 景海斌,张开慧,尚婧.凤县大红袍花椒产业发展路径探索[J].种子科技,2017,35(5):33-34. [27] 薛智德,魏安智,王胜棋, 等.凤县花椒园土壤四种微量元素含量分析[J].陕西林业科技,2017(2):7-11. [28] 郭美丽,刘小兵,刘永红.凤县花椒主要病虫害防治技术[J].陕西林业科技,2016(1):75-77. [29] 张国桢,邓振义,郝乾坤.地形和土壤对凤县花椒生长和营养的影响[J].陕西林业科技,2005(2):9-1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