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范庆君. 江南牡丹亲缘关系及花芽分化与露地二次开花技术研究[D].杭州:浙江农林大学,2011. [2] 翟立娟,史倩倩,罗小宁,等.秦巴山区牡丹野生种遗传多样性研究[A].中国园艺学会.中国观赏园艺研究进展2017[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17. [3] 陈慧玲,杨彦伶,张新叶,等.油用牡丹研究进展[J].湖北林业科技,2013,42(5):41-44. [4] 王占营,王晓晖,刘振国,等.不同油用牡丹品种园艺性状及油分含量的比较[J].安徽农业科学,2016,44(1):70-72. [5]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公告2011年第9号[J].中国食品添加剂,2011(2):264. [6]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木本油料产业发展的意见[EB/OL].http://www.gov.cn/zhengce/content/2015 -01/13/content_9386.htm,2015-01-13. [7] 史国安,焦封喜,焦元鹏,等.中国油用牡丹的发展前景及对策[J].中国粮油学报,2014,29(9):124-127. [8] 陈慧玲,戴均华,杨彦伶,等.湖北油用牡丹产业发展优势与思考[J].湖北林业科学,2013,42(6):49-52. [9] 易咏梅,张应团,艾训儒,等.恩施州牡丹品种资源调查及生长分析[J].湖北农业科学,2011,50(18):3754-3756,3760. [10] 仝铸,孙中海,邱文明,等.湖北省油用牡丹产业发展的主要技术问题及建议[J].湖北农业科学,2017,56(24):4802-4804. [10] 史国安,焦封喜,焦元鹏,等.中国油用牡丹的发展前景及对策[J].中国粮油学报,2014,29(9):124-127. [11] 易军鹏,朱文学,马海乐,等.牡丹籽油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工艺[J].农业机械学报,2009,40(12):144-150. [12] 邓瑞雪,刘振,秦琳琳,等.超临界CO2流体提取洛阳牡丹籽油工艺研究[J].食品科学,2010,31(10):142-145. [13] 史国安,郭香凤,金宝磊,等.牡丹籽油超临界CO2萃取工艺优化及抗氧化活性的研究[J].中国粮油学报,2013,28(4):47-50,1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