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李媛,曲雪妍,杨旭东,等.中国地质灾害时空分布规律及防范重点[J].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2013,24(4):71-78. [2] 王瑛,林齐根,史培军.中国地质灾害伤亡事件的空间格局及影响因素[J].地理学报,2017,72(5):906-917. [3] 章诗芳,王玉芬,贾蓓,等.中国2005—2016年地质灾害的时空变化及影响因素分析[J].地球信息科学学报,2017,19(12):1567-1574. [4] 朱明,夏金.湖北十堰地质灾害致灾机理及气象条件预报预警方法[A].中国气象学会.第35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 S10 水文气象灾害形成机理、预报预测预警与风险评估新技术[C]. 2018.296-302. [5] 薛凯喜,胡艳香,邹玉亮,等.近十年中国地质灾害时空发育规律分析[J].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2016,27(3):90-97. [6] 袁洁. 汉江流域上游氮污染的时空变化格局及其来源解析[D].武汉:中国科学院武汉植物园,2017. [7] 李亚娇,沈昞昕,李家科,等.汉江流域上游景观格局变化及水沙响应关系[J].西安理工大学学报,2022,38(4):538-550. [8] 陶伟,孙岳.基于GIS滑坡地质灾害易发性评价方法综述[J].世界有色金属,2020(21):157-159. [9] 张晓东,刘湘南,赵志鹏,等.基于层次分析法的盐池县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J].国土资源遥感,2019,31(3):183-192. [10] 郭帅. 陕西秦巴山区地质灾害特征分析及敏感性评价[D].西安:西北大学,2020. [11] 张钟远,徐世光,李超,等.基于GIS和加权信息量模型的绿春县城地质灾害易发性评价[J].地质灾害与环境保护,2022,33(1):37-43. [12] 席盼盼. 基于GIS的朗县地质灾害易发性评价研究[D].长春:吉林大学,2014. [13] 赵魁. 基于ArcGIS的云安区地质灾害易发性分区评价[J].地质灾害与环境保护,2020,31(4):38-42. [14] 姚云长,汪娟,郭金城,等.基于RS和GIS的地质灾害隐患点空间特征分析——以贵州六盘水为例[J].资源信息与工程,2019,34(3):127-129. [15] 朱霞,张戈,颜秉英,等.基于GIS和层次分析法的清原县地质灾害易发性评价[J].河北地质大学学报,2020,43(6):77-83. [16] 田春山,刘希林,汪佳.基于CF和Logistic回归模型的广东省地质灾害易发性评价[J].水文地质工程地质,2016,43(6):154-161,170. [17] 陈静静,姚蓉,文强,等.湖南省降雨型地质灾害致灾雨量阈值分析[J].灾害学,2014,29(2):42-47. [18] 陈立华,李立丰,吴福,等.基于GIS与信息量法的北流市地质灾害易发性评价[J].地球与环境,2020,48(4):471-47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