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黄振华. 县域、县城与乡村振兴[J].理论与改革,2022(4):156-165,168. [2] 李成钢. “互联网+”视角下的电子商务“价值经济”研究[J].中国流通经济,2015,29(7):76-81 [3] 黄卫东,岳中刚.信息技术应用、包容性创新与消费增长[J].中国软科学,2016(5):163-171. [4] 罗楚亮. 经济转轨、不确定性与城镇居民消费行为[J].经济研究,2004(4):100-106. [5] 叶德珠,连玉君,黄有光,等.消费文化、认知偏差与消费行为偏差[J].经济研究,2012,47(2):80-92. [6] 陈忠斌,蔡东汉.居民消费增长的路径选择——基于省际面板数据的分析[J].中国人口科学,2011(6):84-92,112. [7] 张丽峰. 我国城镇居民旅游消费对经济增长影响的实证分析[J].消费经济,2008(5):71-74. [8] 程璐. 网络信息认知对中国农村居民消费观念的影响研究[J].中国管理科学,2014,22(S1):511-518. [9] 汪洋,吴顺利.服务业集聚、互联网发展与居民消费率变化——来自我国现代流通业的经验证据[J].中国流通经济,2022,36(5):14-29. [10] 刘枚莲,黎志成.面向电子商务的消费者行为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J].管理评论,2006(7):32-37,64. [11] 刘根荣. 电子商务对农村居民消费影响机理分析[J].中国流通经济,2017,31(5):96-104. [12] 孙浦阳,张靖佳,姜小雨.电子商务、搜寻成本与消费价格变化[J].经济研究,2017,52(7):139-154. [13] 刘大为,李淑文.互联网对家庭消费影响的结构性差异——基于CFPS2018微观数据的分析[J].中国流通经济,2021,35(7):40-50. [14] 张俊. 高铁建设与县域经济发展——基于卫星灯光数据的研究[J].经济学(季刊),2017,16(4):1533-1562. [15] 文雁兵,郭瑞,史晋川.用贤则理:治理能力与经济增长——来自中国百强县和贫困县的经验证据[J].经济研究,2020, 55(3):18-34. [16] 刘彦随,杨忍.中国县域城镇化的空间特征与形成机理[J].地理学报,2012,67(8):1011-1020. [17] 胡美娟,周年兴,李在军,等.江苏省县域消费水平的空间格局及影响因素分析[J].经济地理,2014,34(6):48-53,74. [18] 林文芳. 县域城乡居民消费结构与收入关系分析[J].统计研究,2011,28(4):49-56. [19] 温涛,王汉杰,韩佳丽.城镇化有效驱动了居民消费吗?——兼论人口城镇化与空间城镇化效应[J].中国行政管理,2017(10):92-99. [20] 白冰,李倩.社会资本对我国农村居民收入的影响——基于CGSS2018数据的实证分析[J].农业经济,2024(1):102-104. [21] 唐跃桓,杨其静,李秋芸,等.电子商务发展与农民增收——基于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政策的考察[J].中国农村经济,2020(6):75-94. [22] 陶涛,樊凯欣,朱子阳.数字乡村建设与县域产业结构升级——基于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政策的准自然实验[J].中国流通经济,2022,36(5):3-13. [23] 马述忠,房超.跨境电商与中国出口新增长——基于信息成本和规模经济的双重视角[J].经济研究,2021,56(6):159-176. [24] 孙健,林则夫.试论电子商务对中小企业的影响[J].南开管理评论,2000(2):42-44. [25] 沈立,倪鹏飞.电子商务、地方保护与制造业分布[J].中国流通经济,2021,35(9):53-61. [26] 徐盈之,孙剑.信息产业与制造业的融合——基于绩效分析的研究[J].中国工业经济,2009(7):56-66. [27] 权小锋,李闯.智能制造与成本粘性——来自中国智能制造示范项目的准自然实验[J].经济研究,2022,57(4):68-8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