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周广生,左青松,廖庆喜,等.我国油菜机械化生产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J].湖北农业科学,2013(9):2153-2157. [2] 刘成,黄杰,冷博峰,等.我国油菜产业现状、发展困境及建议[J].中国农业大学学报,2017(12):203-210. [3] 王汉中. 我国油菜产需形势分析及产业发展对策[J].中国油料作物学报,2007(1):101-105. [4] 李孟良. 优质油菜“油蔬两用”栽培关键技术研究[D].南京:南京农业大学,2007. [5] 黎咏蜀. 饲用油菜栽培技术及营养价值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2014. [6] 韩梅. 播期、密度对直播油菜生长发育、产量及品质的影响[D].重庆:西南大学,2016. [7] 罗永春. 不同栽培模式对双低油菜黔油28号的产量影响[J].农业与技术,2014(1):12-13. [8] 王寅,李雅颖,鲁剑巍,等.栽培模式对直播油菜生长、产量和养分吸收利用的影响[J].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2013(3):597-607. [9] 龙飞,张卫,胡园园,等.地膜油菜栽培技术发展现状及前景[J].江西农业,2017(15):129. [10] 徐永春. 浅析膜侧油菜栽培技术的示范与推广[J].农业科技与信息,2016(23):50-51. [11] 景军胜,董振生.地膜油菜栽培技术发展现状及前景[J].作物杂志,2004(1):40-42. [12] 周昌明. 地膜覆盖及种植方式对土壤水氮利用及夏玉米生长、产量的影响[D].陕西杨凌: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6. [13] 赵继献,任廷波.4个油研品种的株型结构比较[J].山地农业生物学报,2002,21(6):391-396. [14] 段秀建. 油菜株型相关性状的全基因组关联分析[D].重庆:西南大学,2015. [15] 阎旭东,王秀领,徐玉鹏,等.旱地春玉米不同覆膜种植模式的增产效应[J].中国生态农业学报,2018,26(1):75-82. [16] 蔡永强,牛新胜,焦小强,等.灌溉条件下覆膜对冬小麦根系分布及抗倒性状的影响[J].华北农学报,2014,29(增刊):328-332. [17] 高世海,杨玉华,汤红勇.保证双低油菜品质的办法与措施[J].基层农技推广,2016,4(12):83-8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