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饶永辉. 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流转问题研究——以宁波市鄞州区姜山镇为例[D].杭州:浙江大学,2013. [2] 刘建生. 农村居民点整治之模式识别、潜力测算与布局优化研究——以浙江省吴兴区为例[D].南京:南京农业大学,2013. [3] 晏坤,艾南山.当前我国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流转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国土经济,2003(7):33-35. [4] 郭玲霞. 对放开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流转的若干思考[J].天津农业科学,2016,22(2):100-102,139. [5] 李宪文,张军连,郑伟元,等.中国城镇化过程中村庄土地整理潜力估算[J].农业工程学报,2004,20(4):276-279. [6] 陈荣清,张凤荣,孟媛,等.农村居民点整理的现实潜力估算[J].农业工程学报,2009,25(4):216-221. [7] 刘筱非,杨庆媛,廖和平,等.西南丘陵山区农村居民点整理潜力测算方法探讨——以重庆市渝北区为例[J].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2(4):1-4. [8] 施开放,刁承泰.重庆市永川区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流转现实潜力估算[J].热带地理,2012,32(3):269-273. [9] 鲁春阳,文枫,杨庆媛,等.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流转潜力估算[J].农业工程学报,2011,27(5):305-312. [10] 张英男,王冬艳,祝元丽,等.县域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入市流转潜力研究——以吉林省安图县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15, 43(16):307-310. [11] 刘名冲,张祥义,马鹰,等.基于熵权可拓模型的农村居民点整理潜力研究——以河北省太行山山前平原区为例[J].中国生态农业学报,2013,21(9):1166-1172. [12] 游黎,周就猫,邓京虎,等.基于物元可拓法的土地整治项目综合评价——以江西省樟树市光明村项目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2):20167-20169. [13] 刘小波,彭春艳,魏丽,等.重庆市荣昌县集体建设用地流转驱动力分析[J].水土保持研究,2014,21(3):182-191. [14] 石诗源,张小林.江苏省农村居民点用地现状分析与整理潜力测算[J].中国土地科学,2009,23(9):52-58. [15] 马锐,韩武波,吕春娟,等.城乡交错带居民点整理潜力研究——以山西省太原市晋源区为例[J].农业工程学报,2005,21(21):192-194. [16] 刘朋辉. 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利用现状评价及整理潜力测算——以陕西省合阳县为例[D].西安: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5. [17] 江恩赐,集体建设用地流转价格评估研究——以吉林省四平市为例[D].吉林四平:吉林师范大学,2013. [18] 陈伟珂,龙昭琴.基于熵权和可拓理论在评标中的应用[J].石家庄铁道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5(3):5-1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