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高书国. 发展新质生产力背景下城市群高等教育布局调整的价值指向与策略选择[J].现代教育管理,2024 (6):1-10. [2] 林春,葛辛荻,孙英杰.商业银行数字化转型与新质生产力提升[J].财经理论与实践,2024(6):1-8. [3] 吴剑辉,郭永欣.数字经济助推新型城镇化发展:基于空间杜宾模型和门槛模型的分析[J].资源开发与市场,2024(6):1-18. [4] 谢宝剑,李庆雯.新质生产力对制造业转型升级的驱动效应分析——基于珠三角数字经济的考察[J].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24(5):1-10. [5] 李玉梅,宋玉茹,高鹤鹏,等.数字经济赋能中国式农业农村现代化:科学内涵、内在逻辑与实践路径[J]. 农业经济,2024(5):11-14. [6] 王海飞,钱茜.数字经济赋能我国农村三次产业融合发展研究[J].甘肃社会科学,2024(2):196-205. [7] 薛钦源,史丹,史可寒.新质生产力的形成逻辑、新质特征和理论要素[J].当代财经,2024(6):1-14. [8] 李炳炎,余飞.以新质生产力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理论逻辑及实践路径[J].当代经济研究,2024(6):5-15. [9] 王宝慧. 农村劳动力流动对新质生产力的影响研究[J].当代农村财经,2024(6):2-6. [10] 曹冰雪,李瑾,赵春江,等.智慧农业科技创新引领农业新质生产力发展路径[J].智慧农业(中英文),2024 (6):1-12. [11] 崔凯,冯献.数字乡村建设视角下乡村数字经济指标体系设计研究[J].农业现代化研究,2020,41(6):899-909. [12] 谭燕芝,李云仲,叶程芳.省域数字普惠金融与乡村振兴评价及其耦合协同分析[J].经济地理,2021(12):187-195,222. [13] 乔天宇,张蕴洁,李铮,等.国际数字生态指数的测算与分析[J].电子政务,2022(3):17-30. [14] 王珏,王荣基.新质生产力:指标构建与时空演进[J].西安财经大学学报,2024,37(1):31-47. [15] 曹俊勇,张乐柱.数字普惠金融与农村产业融合耦合区域差异及时空演变特征——基于Dagum基尼系数分解和Kernel核密度估计的实证研究[J].农村金融研究,2023(3):55-6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