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当期目录

    2025年 第64卷 第3期    刊出日期:2025-03-25
    上一期   
    专题:农业新质生产力研究
    农业新质生产力:文献综述与研究展望
    郭栋梁
    2025, 64(3):  1-6.  doi:10.14088/j.cnki.issn0439-8114.2025.03.001
    摘要 ( 56 )   PDF (1552KB) ( 1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通过梳理近两年的相关文献,发现现有的研究成果主要从农业新质生产力的理论内涵与特征、形成逻辑、作用机制、现实影响、水平测度和实现路径等方面展开。未来应在科技创新与数字农业的融合、农业绿色发展与可持续发展、农业产业链的优化与升级、农业政策创新与制度设计、农业新质生产力的区域差异与异质性、农业新质生产力与乡村振兴战略的协同、农业新质生产力的国际比较与合作等方面做进一步学理阐释和实证研究。
    新质生产力-乡村振兴的耦合协调发展与时空演化研究——以黄河流域55个地市为例
    付景昊, 张智舵, 郑兵兵, 许秀梅
    2025, 64(3):  7-8.  doi:10.14088/j.cnki.issn0439-8114.2025.03.002
    摘要 ( 42 )   PDF (3248KB) ( 1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基于2012—2021年黄河流域55个地市的面板数据,利用耦合协调度模型、探索性时空数据分析方法(ESTDA)和障碍度模型,揭示了黄河流域新质生产力-乡村振兴协调发展的时空演变规律。结果表明,①在时序变化上,2012—2021年,研究区新质生产力与乡村振兴的耦合协调度指数均值位于0.4~0.6,位于中度协调水平,且呈逐年上升趋势;在空间分布上,耦合协调水平由流域上游向中游、下游递增,多数地市耦合协调度水平逐年上升,但地市之间耦合协调度水平差异大。②时空动态分析表明,研究期内黄河流域新质生产力-乡村振兴耦合协调度的空间格局具有较高的相对稳定性,但空间格局演化的整合性较弱,地区间协同发展效应不明显;时空跃迁矩阵表明,研究期耦合协调度时空流动概率较低,二者协调发展水平存在跃迁惰性,短期内各地市间的局域协作格局较为固定。③障碍因子分析表明,研究期内科技创新能力、农村经济收入与乡村绿化问题逐渐成为制约黄河流域新质生产力与乡村振兴两个子系统发展的因素。为此,需要采取措施补齐地区发展短板,实现黄河流域新质生产力与乡村振兴的协调和可持续发展。
    新质生产力驱动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机制与路径
    殷静蔚, 王鑫鑫, 石琳, 房琳
    2025, 64(3):  15-24.  doi:10.14088/j.cnki.issn0439-8114.2025.03.003
    摘要 ( 32 )   PDF (1675KB) ( 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以新质生产力与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作为研究主题,在阐析了新质生产力赋能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的理论逻辑上,基于各省的相关数据,使用熵值法和多元加权综合评价法测算了2010—2022年全国新质生产力指数和全国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指数,再借助门槛效应模型,实证检验了新质生产力对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的内在影响机制及作用机理。结果表明,新质生产力可以赋能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所必需的内生动力。当以政府管理效率作为门槛变量时,存在双门槛效应,但跨过门槛时,新质生产力发展对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的促进作用呈现“边际效应递减”的基本特征。当以市场化水平作为门槛变量时,存在单门槛效应,且处于低强度市场化时,新质生产力抑制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但跨过门槛时,新质生产力对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的促进作用将呈现“边际效应递增”的基本特征,即随着市场化水平的提升,新质生产力的正效应随之增强。
    育种·栽培
    高产优质杂交中籼稻扬籼优77的选育与应用
    段圣省, 薛莲, 余启芝, 董华林, 李爱宏, 殷得所, 李忠正, 王红波, 孙阳, 郭英, 徐得泽
    2025, 64(3):  25-28.  doi:10.14088/j.cnki.issn0439-8114.2025.03.004
    摘要 ( 34 )   PDF (1563KB) ( 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扬籼优77是湖北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江苏里下河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湖北洪山实验室、湖北省农业技术推广总站、湖南亚华种业有限公司等单位利用不育系扬籼9A与恢复系HD377配组选育而成的中熟偏迟籼型杂交中稻品种,具有高产稳产、米质优良、综合抗性好等显著特点,于2024年通过湖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介绍了该品种的选育过程、特征特性、栽培和制种技术要点。
    类黄酮3′-羟化酶及其在大麦中的研究进展
    赵炜, 景兴怀, 杨涛, 陈佳, 普晓英, 杨晓梦, 李娥贤, 李霞, 杨丽娥, 曾亚文
    2025, 64(3):  29-35.  doi:10.14088/j.cnki.issn0439-8114.2025.03.005
    摘要 ( 38 )   PDF (2547KB) ( 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类黄酮3′-羟化酶(F3′H)是植物黄酮类化合物中的花青素和原花青素合成代谢中的关键酶,在植物的花色和果色修饰、抗逆、抗病虫等方面有重要作用。大麦(Hordeum vulgare L.)富含黄酮物质,具有保健功效,对大麦F3′H基因进行相关研究对培育富含黄酮物质的药食两用大麦品种有重要意义。介绍了F3H的发现历程以及在花青素和原花青素合成途径中的作用;在基因层面的相关研究中,已有多种植物的F3′H基因被克隆出来,部分研究对该基因的形成以及进化历程进行了分析,部分研究揭示了与F3′H基因相关的转录因子以及其在不同部位、不同外界环境条件胁迫下的表达情况;在部分植物中F3′H基因的表达可提高植物对逆境胁迫以及部分病虫害的抵抗能力;大麦中黄酮合成途径中的相关结构基因基本都已被克隆出来,F3′H基因是其中较晚被克隆出来的,该基因已有多个变体从一些大麦品种中被克隆出来并进行了相关研究,这些研究对培育富含黄酮的大麦品种具有重要意义。
    河蟹放养密度对低洼盐碱地水稻生长及土壤的影响
    王月, 孙怡欣, 雷璟阳, 马巧玲, 陶莹, 袁娜娜, 杨涓, 王彬, 石伟
    2025, 64(3):  36-43.  doi:10.14088/j.cnki.issn0439-8114.2025.03.006
    摘要 ( 40 )   PDF (3973KB) ( 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探明河蟹放养密度对宁夏低洼盐碱地土壤及水稻(Oryza sativa L.)生长的影响,以不放河蟹为对照,设置低密度(300 kg/hm2)、中密度(450 kg/hm2)和高密度(600 kg/hm2)河蟹处理,在水稻的分蘖期、抽穗期及乳熟期测定水稻及根系土壤相关指标,探讨低洼盐碱地不同河蟹密度下水稻的生长状况。结果表明,低密度放养河蟹可以促进水稻株高和分蘖数的增加;抽穗期至乳熟期中密度放养河蟹处理土壤pH降幅为4.09%,与低密度、高密度放养河蟹处理间均呈显著差异(P<0.05),且相比于对照,能极显著降低土壤电导率(P<0.01);高密度放养河蟹处理的水稻产量分别比低密度、中密度放养河蟹处理增加14.60%、5.69%,且水稻穗实粒数最多,与低密度、中密度放养河蟹处理间呈显著差异(P<0.05);水稻产量、穗实粒数与根系活跃占总吸收百分比分别呈极显著和显著正相关,土壤pH与土壤铵态氮、速效钾以及有效磷含量呈显著或极显著负相关(P<0.05或P<0.01)。研究表明,中密度放养河蟹可以降低土壤pH,高密度放养河蟹能提高水稻根系活跃占总吸收百分比和穗实粒数,促进产量的提高。
    资源·环境
    生物有机肥对烤烟主要土传病害发生及其产质量的影响
    陈发元, 马骏, 张鑫, 吴方莲, 翟霖顿, 赵同舟, 孙学成, 黄鸿
    2025, 64(3):  44-48.  doi:10.14088/j.cnki.issn0439-8114.2025.03.007
    摘要 ( 45 )   PDF (2843KB) ( 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明确添加生防菌剂的生物有机肥对烤烟土传病害的防治效果,设商品有机肥(T1,对照)和生物有机肥(商品有机肥∶哈茨木霉菌菌剂∶解淀粉芽孢杆菌菌剂按质量比为6∶1∶1复配,T2)2个处理,通过田间试验研究添加生防菌剂的有机肥对烤烟移栽30、50、70 d时烤烟青枯病、黑胫病和根结线虫病的发病率、病情指数以及烤烟产量和产值的影响。结果表明,移栽30、50、70 d时,与对照相比,T2对青枯病的防治效果分别为47.0%、66.6%和73.7%,对黑胫病的防治效果分别为38.8%、34.6%和11.7%,对根结线虫病的防治效果分别为60.0%、38.1%和22.2%,说明施用生物有机肥对烤烟青枯病的防治效果稳定且随着生育期推移呈上升趋势,而对黑胫病和根结线虫病的防治效果有限且以苗期效果较佳。与对照相比,T2的烤烟产量和产值分别增加10.6%和10.2%,上等烟占比增加12个百分点。哈茨木霉菌和解淀粉芽孢杆菌与商品有机肥复配的生物有机肥可明显降低烟草青枯病的发生,对烟草黑胫病和根结线虫病具有防治效果,同时提高了烤后烟叶产量、产值及上等烟占比,可在黔西南烟区进一步推广应用。
    梭梭幼苗生长与其根区土壤因子变化的关系
    周聪, 王泽, 任财, 师雅鑫, 郑晗晗, 崔辰宇, 唐玲, 吴明哲
    2025, 64(3):  49-54.  doi:10.14088/j.cnki.issn0439-8114.2025.03.008
    摘要 ( 32 )   PDF (3245KB) ( 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了探究梭梭(Haloxylon ammodendron)幼苗生长对其生境生态因子动态变化规律的适应机制,对新疆古尔班通古特沙漠梭梭幼苗生长期生长指标与其根区土壤含水率、电导率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生境区7月下旬幼苗根区土壤含水率最小且不同生境区间的土壤含水率差异也最小,其土壤含水率变化范围为0~3.75%,且随着土壤深度的增加呈升高趋势;生境区K(克拉玛依研究区)和生境区Q(奇台县荒漠研究区)土壤电导率最大值分别出现在0~40 cm和80~100 cm,分别为1 103.03、244.23 μS/cm,且电导率表现为生境区K大于生境区Q;梭梭生长指标中,除幼苗地径外,株高、冠幅、梢长大体均为生境区Q大于生境区K。幼苗生长期土壤含水率与植株的株高、冠幅面积、梢长、地径均呈正相关,且与冠幅显著相关(P<0.05),其相关系数在生境区K和生境区Q分别为0.987、0.974;不同生境区土壤电导率与幼苗生长指标间的相关性表现不同,生境区K和生境区Q土壤电导率分别与幼苗梢长、冠幅面积相关性最强,相关系数分别为0.927、0.932(P<0.05)。生境区K与Q根区土壤水分、电导率状况均利于梭梭幼苗生长,但生境区Q的土壤更适于梭梭生长。
    百菌清降解菌株的施加对其降解效果及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
    刘晓梅, 曹露露, 陈建芳, 王艳芳, 任可, 张涛, 梅建军, 徐希辉
    2025, 64(3):  55-59.  doi:10.14088/j.cnki.issn0439-8114.2025.03.009
    摘要 ( 35 )   PDF (3923KB) ( 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研究了菌株Pseudochrobactrum sp. BSQ-1在土壤中降解百菌清(TPN)的效率以及对土壤中微生物群落多样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21 d内,菌株BSQ-1对TPN的降解率约为60%,并且通过MiSeq技术发现,施加降解菌株BSQ-1可部分恢复土壤中微生物群落的丰富度和多样性,能缓解TPN污染对土壤微生物的威胁。
    汉江流域中上游地区地质灾害时空分布特征及评价
    周宁, 姚苑
    2025, 64(3):  60-65.  doi:10.14088/j.cnki.issn0439-8114.2025.03.010
    摘要 ( 31 )   PDF (5785KB) ( 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对汉江流域中上游地区地质灾害的时空分布特征进行研究,并选取地质灾害隐患点、坡度、高程、降水量及其人类活动指标,对其进行地质灾害易发性分区评价。结果表明,汉江流域中上游地区地质灾害发育类型以滑坡为主,占比为77.85%,地面沉降发育最少,仅占0.06%;2000—2021年,地质灾害发生总数和各类型地质灾害发生数年际变化不大,整体上处于波动下降趋势;汉江流域中上游地区地质灾害发育集中在陕西省南部山脉及河谷地区,区域内地质灾害发生与地形地貌等自然条件关系较大;地质灾害易发性分为4级,其中,不易发区占总面积比例最大,达42.36%,低易发区次之,占比为25.64%,中易发区占比为25.08%,高易发区占比最小,为6.92%。总体来说,汉江流域中上游地区地质灾害大部分地区发育概率较小。
    基于景观格局分析的太原市生态系统健康评价
    胡雅平, 王春玲, 陈小平, 甄志磊
    2025, 64(3):  66-73.  doi:10.14088/j.cnki.issn0439-8114.2025.03.011
    摘要 ( 33 )   PDF (4467KB) ( 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以2000—2020年山西省太原市土地利用数据为基础,利用Fragstats软件计算景观格局指数,分析景观格局变化;运用“压力-状态-响应”(PSR)模型和熵权法对太原市生态系统健康状况进行评价。结果表明,耕地、草地和林地为太原市的优势景观类型,面积占比大;建设用地面积逐年扩张,且涨幅较大;水域和其他用地类型面积占比小,连通性差;整体景观呈均质多样化趋势发展,景观破碎化程度加深;太原市整体生态系统健康状况表现出南北优、中部劣的分布格局;2000—2015年,太原市生态系统健康指数整体呈下降趋势,2015年降至最低值,2015—2020年生态系统健康指数有所上升;城市化、人口密度和人类干扰度与太原市生态系统健康极显著相关(P<0.01)。
    植物保护
    不同抗根肿病位点对油菜的抗病性、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
    姜成红, 周元委, 陈俊丞, 李双华, 李建民, 潘龙其
    2025, 64(3):  74-78.  doi:10.14088/j.cnki.issn0439-8114.2025.03.012
    摘要 ( 28 )   PDF (1872KB) ( 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以包含抗病和对应同质不抗病的6对油菜组合为材料进行田间试验,研究抗病位点CRa/CRbPbBa8.1导入到不同材料表现出的抗病差异性、成熟期农艺性状和产量。结果表明,6对油菜组合中所有不抗病材料的发病率均在97.8%以上,病情指数均在95.6以上;导入CRa/CRb抗病材料的发病率和病情指数较高,发病率分别为96.7%、86.0%、82.2%,病情指数分别为85.9、67.7、36.0,但均低于对应的同质不抗病材料;导入PbBa8.1抗病位点的抗病材料对根肿病抗性表现较好,发病率分别为10.6%、1.8%、5.8%,病情指数分别为8.0、1.5、4.7。油菜材料导入CRa/CRb抗根肿病位点后的株高、有效分枝部位、单株有效角果数和每角果粒数等农艺性状比导入PbBa8.1抗根肿病位点有所降低,最终影响其产量。
    烟草废弃物与生石灰复配对福寿螺的控制效果
    张智丽, 张良凤, 刘毅, 李东梅, 王凯涛, 黄静, 郭靖
    2025, 64(3):  79-85.  doi:10.14088/j.cnki.issn0439-8114.2025.03.013
    摘要 ( 33 )   PDF (2984KB) ( 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探究2种烟草废弃物与生石灰不同复配比例对福寿螺(Pomacea canaliculata Lamarck)的控制效果,以提高烟草(Nicotiana tobacum L.)废弃物利用效率。将烟叶和烟梗单一使用及分别与生石灰复配成不同比例(质量比分别为4∶1、2∶1、1∶1、1∶2、1∶4,总质量浓度为0.2 g/L),探究其对福寿螺存活、行为、摄食和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烟草废弃物与生石灰复配对福寿螺有较强的毒杀作用,并抑制存活个体的摄食和生长,且整体表现出生石灰含量占比越高、福寿螺被抑制越明显的趋势。从存活、行为、摄食和生长来看,无论单一使用或与生石灰复配,烟叶对福寿螺的控制效果均强于烟梗,超过95%的福寿螺在14 d内死亡。烟叶与生石灰复配处理下,福寿螺难以摄食,并通过闭厣来躲避两者的侵害,随着生石灰含量和处理时间的增加,福寿螺闭厣比例不断增加,甚至达100%。烟草与生石灰单一使用及复配处理下福寿螺摄食量均明显下降,同时体重增长率、摄食率、特定生长率均受到明显抑制(烟梗单一使用除外)。烟草废弃物与生石灰复配能够有效控制福寿螺,且生石灰的加入能提高烟草废弃物利用效率。
    园艺·特产
    外源甜菜碱对NaCl胁迫下大红三角梅生理特性的影响
    胡若群, 杨卓生, 王舟帆, 郑庆华, 游永彬, 解叶龙, 兰坤霖, 陈莹
    2025, 64(3):  86-91.  doi:10.14088/j.cnki.issn0439-8114.2025.03.014
    摘要 ( 31 )   PDF (3557KB) ( 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了探究外源甜菜碱对NaCl胁迫下三角梅生理特性的影响以及其最佳缓解浓度,以二年生大红三角梅(Bougainvillea spectabilis ‘Crimsonlake’)盆栽苗为试验材料,用200 mmol/L NaCl模拟盐胁迫后,分别施加50、100、150 mmol/L的外源甜菜碱(T1、T2、T3),以NaCl胁迫后清水养护(CK)作为对照,测定不同处理对三角梅叶片相对电导率、丙二醛、脯氨酸以及SOD、POD、CAT活性的影响,并对不同浓度甜菜碱缓解NaCl胁迫的能力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NaCl胁迫后施加外源甜菜碱,叶片相对电导率、丙二醛含量显著降低,脯氨酸含量以及POD、SOD、CAT活性明显提高,表明外源甜菜碱能够有效缓解NaCl胁迫对三角梅的伤害。通过主成分分析与隶属函数分析得出,施加100 mmol/L外源甜菜碱对NaCl胁迫后大红三角梅缓解作用最佳。
    厦门10种主要园林乔木叶功能性状及其叶经济谱
    梁婉凤, 杨卓生, 王舟帆, 刘惠香, 郑庆华, 游永彬, 王恒铭, 陈莹
    2025, 64(3):  92-99.  doi:10.14088/j.cnki.issn0439-8114.2025.03.015
    摘要 ( 33 )   PDF (1789KB) ( 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探究厦门市园林绿化乔木的叶功能性状及环境适应性,选取厦门市10种常用园林乔木进行研究,分别测定其叶片功能性状、生态化学计量特征和生理指标。结果表明,10种园林乔木的叶形指数(LI)、比叶面积(SLA)、叶干物质含量(LDMC)和叶含水量(LWC)、丙二醛(MDA)含量、游离脯氨酸(Pro)含量、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单位质量叶碳含量(LCC)、单位质量叶氮含量(LNC)、碳氮比(C∶N)之间存在显著差异。相关性分析表明,LI与LWC呈极显著正相关,与LDMC呈极显著负相关,与LNC呈显著负相关;SLA与LWC、LNC、C∶N呈极显著正相关;MDA与LWC、C∶N呈极显著负相关;LCC与C∶N呈极显著正相关,与LNC呈极显著负相关;CAT与Pro呈显著负相关。主成分分析及隶属函数分析表明,10种常用园林乔木中的凤凰木(Delonix regia)、糖胶树(Alstonia scholaris)和榕树(Ficus microcarpa)在相同环境下表现出对厦门市较好的适应性。叶性策略分析发现凤凰木、糖胶树和榕树都属于“缓慢投资-收益型”生长策略(即叶片SLA和LDMC较高、LNC较低),更适合作为厦门市城市园林规划中的主要树种使用。
    目标树经营对马尾松阔叶混交林林分空间结构的影响
    张梦, 郭诗宇, 曾龙, 汪洋, 胡成浩
    2025, 64(3):  100-106.  doi:10.14088/j.cnki.issn0439-8114.2025.03.016
    摘要 ( 28 )   PDF (2855KB) ( 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研究旨在探讨伐除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阔叶混交林松材线虫病疫木后,目标树经营对林分空间结构的影响,以期探究优化林分结构,促进林分阔叶化转化并提升其生态功能的经营策略。设置8个20 m×20 m标准样方,采用4株邻近木空间结构单元,计算角尺度、混交度、林层指数、开敞度和Hegyi竞争指数并对计算机模拟目标树经营前后的林分空间结构进行比较。结果表明,目标树经营后,8个样方平均混交度从0.604增加到0.668;角尺度变化表明林木分布趋向随机分布;平均开敞度从0.299增加到0.361,光照条件和生长空间得以改善;平均林层指数从0.576增加到0.608,6个样方林木的林层结构复杂性增加;平均Hegyi竞争指数从0.875降至0.751,林木间的竞争压力得以释放。目标树经营策略能明显优化马尾松阔叶混交林的空间结构,减轻林木间的竞争压力,提高林分混交程度和结构复杂性,有利于提高林分的物种多样性、生产力和稳定性,并促进林分的阔叶化转化,提升生态功能。
    肉桂和丁香中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的筛选
    徐聪
    2025, 64(3):  107-111.  doi:10.14088/j.cnki.issn0439-8114.2025.03.017
    摘要 ( 31 )   PDF (2272KB) ( 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探究药食同源植物肉桂和丁香中具有α-葡萄糖苷酶抑制作用的潜在活性物质,采用体外酶活性模型实验测定肉桂和丁香甲醇粗提物对α-葡萄糖苷酶的抑制作用,进一步采用生物活性色谱和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四级杆飞行时间质谱(UPLC-QTOF-MS/MS)分析其中的活性物质。结果表明,肉桂和丁香甲醇粗提物具有较强的α-葡萄糖苷酶抑制作用,IC50分别为(50.0±0.08) μg/mL和(2.19±0.17) μg/mL,抑制作用明显高于阳性对照阿卡波糖[IC50=(264.37±2.73) μg/mL]。生物活性色谱分析表明多酚类物质为主要活性成分。UPLC-QTOF-MS/MS分析揭示丁香中的黄酮类物质、肉桂中的肉桂酸和2-甲氧基肉桂醛可能为潜在的活性成分。肉桂和丁香在预防和治疗糖尿病的功能性利用方面具有一定潜力。
    畜牧·兽医
    江汉鸡J亚群禽白血病病毒分离鉴定及致病性分析
    许云澎, 汪最, 窦俊峰, 李丽, 卢琴, 金鑫鑫, 凌小淳, 汪宏才, 翟新国, 罗青平, 李芸轩
    2025, 64(3):  112-117.  doi:10.14088/j.cnki.issn0439-8114.2025.03.018
    摘要 ( 42 )   PDF (4016KB) ( 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了解禽白血病病毒(ALV)在江汉鸡中的遗传进化方向和致病性,对来自湖北省武汉市疑似感染ALV的江汉鸡进行病理剖检、病毒分离鉴定,并对分离毒株进行env基因遗传进化分析以及致病力评估。结果表明,病鸡脾脏肿大,肝脏表面肉眼可见肿瘤;匀浆组织接种DF-1细胞后,经ELISA和IFA检测发现P27抗原均呈阳性,PCR亚型鉴定仅扩增出J亚群特异性条带,成功分离出1株ALV-J毒株,命名为HB18449株;分离株env基因的遗传进化分析显示分离株与山东商品蛋鸡分离株SD13QJ03遗传关系最近,且和多数地方鸡分离株一样与英国原型株HPRS103处于同一大分支。此外,致病性试验结果表明,HB18449感染雏鸡会抑制其生长、免疫器官发育、引起病毒血症、降低血液中CD4+/CD8+ T淋巴细胞比例以及体液免疫应答水平。
    缬草烯酸对犊牛血液生理生化及肠道微生物的影响
    姜玲玲, 冉江, 罗文菊, 周景瑞, 王鑫, 余波
    2025, 64(3):  118-121.  doi:10.14088/j.cnki.issn0439-8114.2025.03.019
    摘要 ( 27 )   PDF (2940KB) ( 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研究缬草(Valeriana officinalis L.)提取物缬草烯酸对犊牛体重、血液生理生化及肠道微生物的影响,选择健康状况良好的犊牛,分为0.8%缬草烯酸中药组和对照组,每组10头,饲喂2个月。结果表明,饲喂0.8%缬草烯酸对犊牛体重、血液生理指标无显著性差异,降低血清白蛋白含量,显著提高肠道拟杆菌门含量,显著提高拟杆菌门丰度,可通过肠道微生物发挥作用。
    贮藏·加工
    乳清蛋白负载茶黄素纳米颗粒的制备和性能
    周正江, 蒋兴娇, 罗延凯, 方崇业
    2025, 64(3):  122-128.  doi:10.14088/j.cnki.issn0439-8114.2025.03.020
    摘要 ( 25 )   PDF (2819KB) ( 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提高茶黄素的利用率,采用反溶剂法制备乳清蛋白-茶黄素(WP/TF)纳米颗粒,以包埋率和稳定常数为指标,通过单因素和正交试验确定最佳制备工艺,采用粒径、Zeta电位、胃肠模拟消化和贮藏稳定性研究其性能。结果表明,乳清蛋白-茶黄素纳米颗粒最佳制备工艺为WP/TF质量比10∶1、水合温度55 ℃、水合时间1.5 h,所得的纳米包埋率为85.89%,粒径为(557.05±32.55)nm,Zeta电位为(-58.83±3.05)mV,复溶性和水溶解度较好。胃肠模拟消化下,纳米颗粒中TF释放率显著降低,具有良好的缓释作用,在4 ℃和25 ℃条件下贮藏30 d后,包埋率下降,但4 ℃条件下包埋率仍保持在70%以上。因此,乳清蛋白-茶黄素纳米颗粒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和缓释性能,能提高茶黄素的利用率,对茶黄素的开发利用具有重要意义。
    短期暂养净化对鳜鱼加工特性的影响
    田明威, 雷跃磊, 艾明艳, 杨凯, 卢素芳
    2025, 64(3):  129-137.  doi:10.14088/j.cnki.issn0439-8114.2025.03.021
    摘要 ( 25 )   PDF (3283KB) ( 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研究了室内不同暂养净化时间(0、1、2、3、4、5 d)对鳜鱼(Siniperca chuatsi)基本营养组成、持水性、质构、组织学特性等品质参数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暂养时间的增加,脂肪含量从第2天开始出现明显下降,显著低于暂养前对照组,暂养第2天鳜鱼肌肉的蛋白质显著高于暂养前。鳜鱼肌肉pH先明显上升再开始下降,暂养第2天达到最高值。短期暂养对鱼肉的持水率有影响,暂养第2天贮存损失率均最低,第3天开始回升,第4天、第5天鳜鱼鱼肉的24、72 h贮存损失率高于暂养前。暂养后鳜鱼肌肉的硬度和咀嚼度先升高,第4天、第5天明显下降。鳜鱼肌肉的回复性在前3 d变化较小,第4天、第5天鱼肉的回复性增加。与暂养前相比,暂养后鳜鱼肌纤维直径先下降后上升,暂养净化第2天,肌纤维直径最小,肌纤维密度最高,显著高于暂养前的肌纤维密度。暂养能改善鱼肉的微观组织结构,肉质变好,还能改善鳜鱼的体色,提高其亮度、白度。试验结果说明通过短期暂养可以一定程度上提升鳜鱼肌肉品质。综合品质效果以及生产经济效益考虑,本次试验条件下鳜鱼室内适宜的暂养净化处理时间为2 d。
    微波辅助提取松乳菇多糖及其抗氧化性研究
    江舒, 郑玉凤, 吴芳, 张锦凡, 熊佳怡, 胡婷
    2025, 64(3):  138-143.  doi:10.14088/j.cnki.issn0439-8114.2025.03.022
    摘要 ( 26 )   PDF (3439KB) ( 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以松乳菇(Lactarius deliciosus)为原材料,选取料液比、微波功率、微波时间、水浴温度、水浴时间5个变量进行单因素试验,利用响应面分析对微波辅助提取松乳菇多糖工艺进行优化,并对其抗氧化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料液比1∶35 g/mL、微波功率640 W、微波时间25 s、水浴温度90 ℃、水浴时间120 min,在该条件下松乳菇多糖的提取率可达(4.61±0.03)%;松乳菇多糖具有良好的抗氧化性,当松乳菇多糖的质量浓度为1.0 mg/mL时,其总还原能力和DPPH自由基清除率达到最大。
    检测分析
    广枣HPLC特征图谱的建立及四种黄酮类成分的测定
    邢炎华, 杨长花, 黄壮壮, 彭修娟
    2025, 64(3):  144-148.  doi:10.14088/j.cnki.issn0439-8114.2025.03.023
    摘要 ( 23 )   PDF (3393KB) ( 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建立广枣(Ziziphus jujuba var. spinosa (Bunge) Hu ex H.F.Chow.)的HPLC特征图谱及金丝桃苷、槲皮素、山奈酚、柚皮素4种黄酮类成分的定量分析方法,采用NanoChrom ChromCore 120 C18(4.6 mm×250 mm, 5 μm)色谱柱,流动相为乙腈-0.1%磷酸水溶液,流速为1.0 mL/min,检测波长为360 nm,柱温为40 ℃,进样量为10 μL;对HPLC特征图谱进行聚类、PCA、PLS-DA分析,同时测定金丝桃苷、槲皮素、柚皮素和山奈酚的含量。结果表明,10批广枣的HPLC特征图谱有9个共有峰,相似度在0.982~0.999。聚类结果将10批广枣分为3类:S3、S6、S10聚为一类,S2、S4、S5、S7、S8、S9聚为一类,S1单独聚为一类。PCA和PLS-DA分析结果均表明金丝桃苷、山奈酚、柚皮素可以作为不同批次质量评价的潜在物质。10批广枣金丝桃苷、槲皮素、山奈酚、柚皮素含量测定结果显示,4种成分在相应的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R2)均大于0.999 90,加样回收率在98.32%~101.07%,相对标准偏差(RSD)在2.13%~3.01%。建立的HPLC特征图谱及金丝桃苷、槲皮素、山奈酚、柚皮素的含量测定法简单可行,可用于广枣的质量控制。
    肉桂挥发油热稳定性研究及其抗氧化剂筛选
    叶晨英, 王敏, 何婷, 莫意龙, 周改莲, 李海霞
    2025, 64(3):  149-155.  doi:10.14088/j.cnki.issn0439-8114.2025.03.024
    摘要 ( 29 )   PDF (4261KB) ( 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探索肉桂挥发油热稳定性的变化规律,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肉桂挥发油,通过GC-MS分析肉桂挥发油加热前后化学成分以及筛选最佳加热温度、加热时间。取香芹酚(Carvacrol)、2,6-二叔丁基-4-甲基苯酚(BHT)、没食子酸丙酯(PG)、没食子酸辛酯(Octyl gallate)、麝香草酚(Thymol)5种抗氧化剂,筛选出对肉桂挥发油热稳定性效果最佳的抗氧化剂。结果表明,通过调用Mainlib标准质谱检索库并结合人工解析,共鉴定出64个肉桂挥发油成分,最佳加热温度和加热时间分别为100 ℃、8 h。无抗氧化剂干预且加热8 h的肉桂挥发油(试验对照)与各抗氧化剂干预的肉桂挥发油相比均存在明显差异,说明抗氧化剂能不同程度地维持肉桂挥发油的热稳定性;麝香草酚(Thymol)对反式肉桂醛受热分解反应的抑制作用最明显,其次为没食子酸丙酯(PG)。
    农业机械
    马铃薯杀秧收获一体机的研制与田间试验
    周彦君, 林川尧, 吴建, 刘小谭
    2025, 64(3):  156-161.  doi:10.14088/j.cnki.issn0439-8114.2025.03.025
    摘要 ( 27 )   PDF (3661KB) ( 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针对现有的马铃薯(Solanum tuberosum L.)收获机并未具备杀秧功能的问题,将机械化杀秧与收获融合,研制一款马铃薯杀秧收获一体机,该机由杀秧、挖掘、分离输送、传动、提升以及收集等装置组成,通过理论分析确定关键部件的结构参数。使用该机开展田间试验,结果表明,马铃薯收获损失率为3.9%,伤薯率为1.9%,茎叶打碎长度合格率为90%,其各项性能指标均满足马铃薯机械化杀秧、收获的农业标准,能够解决收获成本高、劳动强度大、机械化作业繁琐等问题。
    恩施玉露茶精揉机的搓板改进及测试
    周洋, 张强, 高士伟, 崔清梅, 梁金波, 黄忠浩
    2025, 64(3):  162-166.  doi:10.14088/j.cnki.issn0439-8114.2025.03.026
    摘要 ( 25 )   PDF (6842KB) ( 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针对恩施玉露茶机械化做形中普遍存在断碎率较高、外形偏扁等问题,以恩施玉露茶机械化生产常用的做形设备60K-S型精揉机为研究对象,设计3种不同类型的搓板,优化并开展生产测试。结果表明,3号搓板做形效果最好,齿高为7 mm、搓齿圆角为2.0 mm、齿槽圆角为3 mm,搓板中间三角齿改为圆直条。搓板结构的变化对茶叶形状和整碎影响较大,而对净度和色泽的影响较小。降低搓板齿高、增加搓齿圆角、增设齿槽圆角对茶叶整碎有明显影响,茶叶匀整、断碎较少。
    生物工程
    金沙鲈鲤全长转录组测序分析与抗菌肽基因的鉴定
    朱思艺, 邓龙君, 李天才, 张扬, 郭勇垚, 罗伟, 杜宗君
    2025, 64(3):  167-175.  doi:10.14088/j.cnki.issn0439-8114.2025.03.027
    摘要 ( 29 )   PDF (8261KB) ( 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进一步丰富金沙鲈鲤(Percocypris pingi)基因信息数据库,采用PacBio测序平台对金沙鲈鲤进行全长转录组测序。共获得499 007个全长非嵌合序列(Full-length non-chimeric read,FLNC),通过聚类和去冗余获得70 321个isoforms,isoforms的平均长度和N50分别为1 882 bp、2 243 bp。将isoforms与NR、GO、KEGG、KOG和Swiss-Prot 5个公共数据库进行比对,成功注释了57 521个isoforms,并鉴定到 2 310个TF、16 225个LncRNA和35 314条CDS。鉴定到5个抗菌肽基因,包括2个hepcidin基因和3个hemoglobin基因。金沙鲈鲤的hepcidin-1、hepcidin-2与多鳞白甲鱼(Onychostoma macrolepis)的hepcidin亲缘关系较近;金沙鲈鲤的hemoglobin-1α与斑马鱼(Danio rerio)的hemoglobin α亲缘关系较近;金沙鲈鲤的hemoglobin-1β与斑点叉尾鮰(Ictalurus punctatus)的hemoglobin 1β、hemoglobin 2β亲缘关系较近;hemoglobin-2β与多鳞白甲鱼的hemoglobin 2β亲缘关系较近。通过对金沙鲈鲤全长转录组的注释分析,阐明了金沙鲈鲤基因参与的生物过程、所在的代谢途径或信号通路等,可以更有效地探究抗菌肽在鱼类免疫中的作用。
    马铃薯Rieske FeS基因克隆及其在干旱胁迫下的表达分析
    叶和军, 叶重泽, 俞静, 赵瑞英, 郭志平
    2025, 64(3):  176-181.  doi:10.14088/j.cnki.issn0439-8114.2025.03.028
    摘要 ( 28 )   PDF (6337KB) ( 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以马铃薯(Solanum tuberosum)为研究对象,通过RT-PCR技术克隆马铃薯Rieske FeS基因的cDNA序列,并对该基因进行生信分析;通过荧光定量PCR检测Rieske FeS基因在模拟干旱胁迫(0、12、24 h)下的表达情况。结果表明,马铃薯Rieske FeS基因cDNA序列全长693 bp,包含1个开放阅读框,可编码230个氨基酸,马铃薯Rieske FeS蛋白分子质量为24.27 ku,理论等电点为8.20;Rieske FeS蛋白含有CytB6-F_Fe-S结构域(59~97 aa)、跨膜区(72~94 aa)、Rieske结构域(113~203 aa);马铃薯Rieske FeS蛋白的二级结构中无规则蜷曲占比最高,其次是β-折叠,占比最低的是α-螺旋。系统进化树分析表明,马铃薯Rieske FeS蛋白与烟草Rieske FeS蛋白亲缘关系最接近。qPCR结果显示,马铃薯Rieske FeS基因在所有被检测组织中均有表达,叶片中Rieske FeS基因的相对表达量最高,其次是茎、根,在块茎中相对表达量最低。经PEG干旱胁迫后,叶片中Rieske FeS基因的相对表达量呈先下降后上升趋势,12 h相对表达量显著低于0 h(对照组)。茎段中Rieske FeS基因的相对表达量在模拟干旱处理12 h时显著上调;块茎中模拟干旱胁迫24 h时Rieske FeS基因的相对表达量显著上调;根中各干旱处理间Rieske FeS基因的相对表达量无显著差异。马铃薯Rieske FeS基因与干旱胁迫密切相关。
    农杆菌介导的稻瘟病菌遗传转化体系的建立及优化
    李爽, 张淑梅, 田缘, 潘钰, 刘伟, 闫更轩
    2025, 64(3):  182-189.  doi:10.14088/j.cnki.issn0439-8114.2025.03.029
    摘要 ( 24 )   PDF (7188KB) ( 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以稻瘟病菌(Magnaporthe oryzae)为试验材料,通过PCR获得GFP基因,构建pBarg-GFP-BAR-Amp重组载体,使用农杆菌转化法获得能够稳定遗传的含GFP基因的稻瘟病菌菌株,采用单因素与响应面法优化转化条件。稻瘟病菌遗传转化体系的最佳转化条件:OD600 nm为 0.38(农杆菌菌液浓度)、共培养温度为28.2 ℃、共培养时间为2.12 d,转化效率为280.00×10-5。PCR鉴定和荧光显微镜观察发现,转化的稻瘟病菌GFP基因能够正常表达,和野生型稻瘟病菌的致病性无显著差异。
    经济·管理
    财政补贴、农民收入对农业保险影响的异质性研究
    袁世一
    2025, 64(3):  190-195.  doi:10.14088/j.cnki.issn0439-8114.2025.03.030
    摘要 ( 20 )   PDF (1614KB) ( 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使用2009—2023年省级面板数据为样本,根据农业生产的特点分区域研究财政补贴、农民收入对农业保险影响的异质性,采用“横向+纵向”反向研究农民收入对于农业保险的影响。研究发现,从全国来看,财政补贴和农民收入对农业保险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财政补贴对农业保险的影响程度大于农民收入;从区域范围来看,农民收入对各地区农业保险密度均有显著正向影响,财政补贴在多数地区呈正向影响,仅西部地区为负;人均农业保险赔付额、人均农业产值和农村义务教育比重的系数均为正,但对农业保险密度的影响强度因地区而异;人均农业贷款和受灾程度对不同地区的农业保险密度影响不同,东北地区人均农业贷款的系数为正,其他地区为负;受灾程度除中部地区系数为负外,其他地区均为正。据此提出采取差异化的财政补贴,优化保险环境;扩大农业保险的普及范围,保障农民收益;增加农民教育培训,提高农民综合素质的政策建议。
    “双控”视角下数字经济对碳排放的影响——基于产业结构中介效应的分析
    何嘉熙, 丁健莉, 庞庆华
    2025, 64(3):  196-206.  doi:10.14088/j.cnki.issn0439-8114.2025.03.031
    摘要 ( 25 )   PDF (1650KB) ( 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基于2010—2019年中国30个省(市、自治区)面板数据,利用中介效应模型就数字经济对碳排放的影响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数字经济发展与碳排放强度呈显著的负相关关系。数字经济能通过产业结构合理化降低碳排放强度。数字经济对碳排放强度的影响在东部地区和沿海地区更显著,且对碳排放强度较高地区的抑制作用更明显。提出政府及相关部门应加快推进数字经济建设,促进产业结构均衡化,实施异质性策略,协调区域发展促进经济发展与环境治理协同增效。
    水肥一体化技术采纳行为研究——以北京蔬菜种植户为例
    王洁琼, 冯献, 李瑾
    2025, 64(3):  207-215.  doi:10.14088/j.cnki.issn0439-8114.2025.03.032
    摘要 ( 24 )   PDF (3753KB) ( 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系统梳理国内外关于水肥一体化技术的已有研究进展,制定理论框架与研究假设,进一步基于理性行为理论与计划行为理论,利用北京市蔬菜种植户微观调查数据,运用Logitstic模型分析蔬菜种植户水肥一体化技术采纳行为,识别产业组织、品牌经营、降低肥料用量、政府宣传、政府补贴关键影响因素,提出加强蔬菜组织体系与品牌经营体系建设,强化水肥一体化技术宣传推广,提升政府补贴力度等建议。
    基于DEMATEL-ISM-MICMAC模型的耕地撂荒致因研究——以山西省长治市黎城县为例
    赵慧蓉, 殷海善
    2025, 64(3):  216-223.  doi:10.14088/j.cnki.issn0439-8114.2025.03.033
    摘要 ( 20 )   PDF (4362KB) ( 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以山西省长治市黎城县为例,基于文献研究、实地调查与专家访谈方法从自然、经济、人口、生产4个方面提出了耕地撂荒的影响因素,采用DEMATEL-MICMAC-ISM模型对影响因素进行相关性、重要性、层级结构分析及驱动力-依赖性分析。结果表明,15个耕地撂荒影响因素划分为3个集合,共6层,分别为直接因素(L1)、中间因素(L2、L3、L4、L5)、深层因素(L6)。运用MICMAC模型计算各因素的依赖性值和驱动力值,将驱动因素分为联系型因素、独立型因素、自治型因素、依赖型因素4类。耕地撂荒的关键影响因素为地形坡度、海拔、本底值、农林水事务支出、农业机械总动力、区位条件、耕作便捷度、水源距离。
    山东对RCEP国家农产品出口贸易潜力分析
    谢永超, 孟艳春, 王梦雪, 丁卓智, 郑丹
    2025, 64(3):  224-231.  doi:10.14088/j.cnki.issn0439-8114.2025.03.034
    摘要 ( 23 )   PDF (2183KB) ( 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选取2007—2021年山东省对RCEP国家农产品出口贸易数据,分析山东省与RCEP国家农产品出口贸易的关系,利用拓展贸易引力模型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RCEP成员国的经济规模(GDP)、人口规模、对外开放水平促进了山东省农产品的出口,而成员国与山东省的相对距离、农业就业占比、是否为发达经济体、是否有共同经贸组织对山东省农产品出口有抑制作用;山东省对RCEP国家农产品出口贸易潜力平均表现为贸易开拓型,柬埔寨、老挝、泰国、越南的贸易潜力系数下降明显,已经由潜力再造型转变成潜力巨大型,日本、韩国、澳大利亚、文莱、马来西亚、菲律宾、新加坡等国家表现为潜力开拓型,缅甸表现为潜力再造型。基于此,提出以下建议:充分重视RCEP协议的签订,稳定出口增速;重点优化农产品出口结构,壮大特色优势产业;充分挖掘出口贸易潜力,开拓出口市场空间;做好RCEP衔接、服务工作。
    乡村振兴
    基于CiteSpace的乡村振兴背景下乡村产业研究可视化分析
    石恋, 刘艳芳, 杨立新
    2025, 64(3):  232-238.  doi:10.14088/j.cnki.issn0439-8114.2025.03.035
    摘要 ( 31 )   PDF (5375KB) ( 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深入探究中共十九大以来乡村产业研究的现状、热点主题和未来发展趋势,运用文献计量分析方法对中国知网学术期刊数据库(CNKI)收录的有关乡村产业的CSSCI和北大核心期刊进行计量分析。借助CiteSpace软件,通过关键词共现、关键词聚类可视化图谱直观了解乡村振兴背景下乡村产业研究情况。结果表明,中共十九大以来乡村产业研究持续增多,但大多数作者处于独立研究状态,研究热点主要有乡村产业融合发展、乡村旅游、农村金融、农业科技创新、农村电商等,社会资本如何赋能乡村产业发展可能是乡村产业研究趋势。
    新疆乌鲁木齐县乡村旅游与乡村振兴耦合协调发展分析
    邹权武, 闫志明, 王志强, 汪双洪, 隋露
    2025, 64(3):  239-243.  doi:10.14088/j.cnki.issn0439-8114.2025.03.036
    摘要 ( 22 )   PDF (1852KB) ( 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分析新疆乌鲁木齐县2012—2021年乡村旅游发展与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情况,进而探求二者之间的耦合程度,以此来促进二者之间的耦合协调发展。以乌鲁木齐县为研究区域并获得数据,构建乡村旅游与乡村振兴系统,采用熵值法和层次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确定权重,运用耦合模型计算乌鲁木齐县2012—2021年乡村旅游与乡村振兴的耦合协调度,以此来分析乌鲁木齐县乡村旅游与乡村振兴综合发展水平、耦合度及耦合协调度。结果表明,乌鲁木齐县2012—2021年乡村旅游与乡村振兴耦合关系日趋明显,呈上升趋势。二者耦合协调程度由低度协调发展至高度协调;乡村旅游综合发展水平指数由0.018 98上升至0.394 88;乡村振兴综合发展水平指数由0.071 17上升至0.456 71;耦合度由0.815 41上升至0.997 36;综合协调指数由0.045 07上升至0.425 80;耦合协调度由0.191 71上升至0.651 67。乌鲁木齐县乡村旅游与乡村振兴相互推动作用明显。
    传统农业型乡镇产业空间融合机制与集聚方式
    刘兰君, 陈岸, 祁先欢, 潘悦
    2025, 64(3):  244-249.  doi:10.14088/j.cnki.issn0439-8114.2025.03.037
    摘要 ( 21 )   PDF (3193KB) ( 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界定了传统农业型乡镇产业空间概念,研究了乡镇资源空间和产业空间的演进特征,并归纳出要素耦合、模式耦合、势能外溢的乡村产业空间融合机制。通过对城乡供需关系、资源转换强度的空间偏转机制进行判别,阐释传统农业型乡镇产业空间的属性内涵,梳理了三类“农业空间+”的组织方式,并提出了双高综合型、资源转换单高型、供需推动单高型和双低突破型4种产业融合模式,指导传统农业型乡镇土地资源配置和产业空间格局优化。最后,从稳农、提农、活农3个方面提出了传统农业型乡镇产业空间提质优化策略。
    社会网络能否提升老年人健康水平——基于休闲参与的中介效应
    尹东昊, 宋佳雨, 谢云
    2025, 64(3):  250-256.  doi:10.14088/j.cnki.issn0439-8114.2025.03.038
    摘要 ( 24 )   PDF (1627KB) ( 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根据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GSS)2017年与2018年的数据,运用有序Logistic回归,结合中介效应KHB检验法探究社会网络对城乡老年人身心健康的影响。结果表明,互联网使用、亲戚关系以及朋友关系对提高老年人的身心健康有显著影响,其中亲戚关系对城乡老年人健康存在异质性影响,互联网使用存在显著的城乡差异。休闲参与的中介效应显著。为此,政府应优化社区文化、娱乐、教育、体育锻炼等养老服务设施,注重加快农村文化事业发展进程,推动乡风文明建设。同时,完善农村信息网络设施建设,缩小城乡互联网普及率的差异,进行针对性互联网应用技能培训,加强老年人互联网安全监管,为老年人营造安全的互联网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