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李金才,尹钧,魏凤珍.播种密度对冬小麦茎秆形态特征和抗倒指数的影响[J].作物学报,2005,31(5):662-666. [2] 肖世和,张秀英,闫长生,等.小麦茎秆强度的鉴定方法研究[J].中国农业科学, 2002,35(1):7-11. [3] 姚金宝,马鸿翔,姚国才,等.小麦抗倒性研究进展[J].植物遗传资源学报,2013,14(2):208-213. [4] 孟令志,郭宪瑞,刘宏伟,等.小麦抗倒性研究进展[J].麦类作物学报,2014,34(12):1720-1727. [5] 张志强,付晶,王奉芝,等.小麦抗倒性研究进展[J].安徽农业科学,2013,41(5):2020-2022. [6] 郑乐娅,吴文革,阎川,等.植物生长调节剂对水稻光合速率和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J].作物杂志,2011(3):63-66. [7] 杨青华,赵宇,邵瑞鑫,等.不同植物生长调节物质对玉米根系衰老及产量的影响[J].华北农学报,2012,27(1):134-139. [8] 董明辉,刘晓斌,陆春泉,等.外源ABA和GA对水稻不同粒位籽粒主要米质性状的影响[J].作物学报,2009,35(5):899-906. [9] 翟丙年,郑险峰,杨岩荣,等.植物生长调节剂的研究进展[J].西北植物学报,2003,23(6):1069-1075. [10] 张培英,张志双,焦光纯,等.植物生长调节剂对玉米生理指标及产量的影响[J].玉米科学,1996,4(2):70-73. [11] 姚海坡,董志强,吕丽华,等.不同植物生长调节剂对冬小麦茎秆特性和产量的影响[J].华北农学报,2015,30(S1):152-156. [12] 闫秋艳,鲁晋秀,赵政萍,等.生长调节剂对黑小麦茎秆性状及其籽粒产量和品质的影响[J].麦类作物学报,2020,40(9):1082-1089. [13] 王慧,张明伟,雷晓伟,等.植物生长调节剂拌种对扬麦13茎秆生长及籽粒产量的影响[J].麦类作物学报,2016,36(2):206-214. [14] 华智锐,李小玲.矮壮素对小麦抗倒伏性能的诱导效应研究[J].河北农业科学,2017,21(2):47-51,71. [15] 吕双庆,李生秀.多效唑对旱地小麦一些生理、生育特性及产量的影响[J].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2005,11(1):92-98. [16] 黄胜东,姚金保,姚国才,等.多效唑对小麦主要性状调控效应的研究[J].南京农专学报,2001,17(3):17-20. [17] 王勇,李朝恒,李安飞,等.小麦品种茎秆质量的初步研究[J].麦类作物,1997,17(3):28-31. [18] 杨桂霞,赵广才,许珂,等.灌水和生长调节剂对有色小麦产量和品质的影响[J].核农学报,2010,24(5):1068-1072. [19] 钮力亚,于亮,王伟,等.植物生长调节剂对小麦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J].安徽农业科学,2018,46(8):65-6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