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陈兴,兰伟.旅游场域下游客凝视与族群认同重构的耦合机理[J].贵州民族研究,2016,37(10):44-47. [2] 周建东,葛书林.回溯与展望:中国民俗体育旅游研究述评[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20,37(5):613-617. [3] 王晓华,白凯.旅游发展视角下陕西华阴老腔的现代性展演与地方性表述[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8,46(6):1-9,133. [4] 昝胜锋,陈旭.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资源的旅游开发及应用[J].贵州民族研究,2018,39(7):157-160. [5] 高亮. “体旅融合”视域下传统体育养生文化资源开发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9,42(11):148-156. [6] 朱晓蕾. 体育旅游对民族旅游地文化变迁影响与涵化模式建立[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8,41(8):139-145. [7] 杨姗姗. 桂滇黔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活态传承模式——基于文化生态空间保护的视角[J].社会科学家,2019(10):90-96. [8] 米雄辉,谢亚平.文化休闲下的云南少数民族体育资源开发[J].贵州民族研究,2017,38(1):158-161. [9] 桂榕. 从景观生产视角看民族文化遗产的旅游利用与保护传承——以丽江玉水寨为例[J].广西民族研究,2013(3):190-196. [10] 张骁鸣,黄秋芬.把日常的还给日常:从龙舟赛看传统体育文化遗产的当代适应[J].旅游学刊,2019,34(5):7-9. [11] 皮埃尔·布迪厄, 罗克·华康德.实践与反思——反思社会学导引[M].李猛,李康,译. 北京: 中央编译出版社,1998.19-178. [12] 赵蔚. 布迪厄的实践理论介评[J].理论探索,2009(2):34-36. [13] 芮小河. 布尔迪厄与英格利什的文化生产理论及其现实启示[J].理论导刊,2016(2):38-41. [14] 宋秋,杨振之.场域:旅游研究新视角[J].旅游学刊,2015, 30(9):111-118. [15] 陈晓亮,蔡晓梅,朱竑.基于“地方场域”视角的中国旅游研究反思[J].地理研究,2019,38(11):2578-2594. [16] 周坤,王进.场域织补:旅游传统村落更新理论新议[J].人文地理,2020,35(4):17-22. [17] 刘喜山,邓星华.土家族摆手舞的传承模式及其变迁研究[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18,52(5):61-66,94. [18] 曹大明,黄柏权.从想象、走进到反思:人类学视野下的“边缘”研究谱系[J].世界民族,2012(3):45-5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