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武晓红,赵习平,李立颖,等. 河北省杏产业发展现状与建议[J]. 中国果树,2018(2):82-85. [2] 吕丽霞,王维,王秀荣,等. 行间生草对冀西北杏园土壤养分及仁用杏果实品质的影响[J]. 中国果树,2020(3):65-68,75. [3] 吴玉森. 自然生草对黄河三角洲梨园土壤理化特性及果实品质的影响[D]. 山东泰安: 山东农业大学,2013. [4] 孟林. 果园生草技术[M].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4. [5] 焦润安,张舒涵,李毅,等. 生草影响果树生长发育及果园环境的研究进展[J]. 果树学报,2017,34(12):1610-1623. [6] 张义,谢永生,郝明德,等. 地表覆盖及生理生态因子对苹果树光合特性的影响[J]. 水土保持通报,2010,30(1):125-130. [7] 李尚玮,杨文权,赵冉,等. 果树行间生草对苹果园土壤肥力的影响[J]. 草地学报,2016,24(4):895-900. [8] 惠竹梅,李华,周攀,等. 行间生草对葡萄园土壤水分含量及贮水量变化的影响[J]. 草业学报,2011,20(1):62-68. [9] 霍颖,张杰,王美超,等. 梨园行间种草对土壤有机质和矿质元素变化及相互关系的影响[J]. 中国农业科学,2011,44(7):1415-1424. [10] 刘建新. 覆草对杏园土壤物理性状、肥力及果实产量与品质的影响[J]. 水土保持学报,2004,18(2):183-185. [11] 王根旺,宋曦. 陇东黄土高原地区杏园土壤综合肥力对人工生草模式的响应及其环境解释[J].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2018,36(4):29-39. [12] LY/T1228—2015,森林土壤氮的测定[S]. [13] NY/T1121.25—2012,土壤检测第25部分:土壤有效磷的测定连续流动分析仪法[S]. [14] LY/T1246—1999,森林土壤交换性钾和钠的测定[S]. [15] NY/T1121.6—2006,土壤检测第6部分:土壤有机质的测定[S]. [16] 杨露,毛云飞,胡艳丽,等. 生草改善果园土壤肥力和苹果树体营养的效果[J].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2020,26(2):325-337. [17] 马晓燕,王志鑫,郝康伟,等. 极端干旱区枣园人工生草对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J]. 果树学报,2020,37(8):1184-1195. [18] 秦秦,宋科,孙丽娟,等. 猕猴桃园行间生草对土壤养分的影响及有效性评价[J]. 果树学报,2020,37(1):68-76. [19] 庞群虎,宋丽华,王竞,等. 生草当年对枣园土壤性状及红枣品质的影响[J]. 西北林学院学报,2019,34(1):124-129. [20] 陈久红,马建江,李永丰,等. 行间生草对‘库尔勒香梨’果园小气候、光合特性及果实品质的影响[J]. 北方园艺,2019(22):49-5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