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SEHNITZER M.Soil organic matter-the next 75 years[J].Soil science,1991,151:41-58. [2] 曹志洪,周健民.中国土壤质量[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8.30-39. [3] 马强,宇万太,赵少华,等.黑土农田土壤肥力质量综合评价[J].应用生态学报,2004,15(10):1916-1920. [4] 王林,卢秀萍,肖汉乾,等.浏阳植烟土壤肥力状况的综合评价[J].河南农业大学学报,2006,40(6):597-601. [5] 许自成,刘国顺,刘金海,等.铜山烟区生态因素和烟叶质量特点[J].生态学报,2005,25(7):1748-1753. [6] 王晖,邢小军,许自成.攀西烟区紫色土 pH值与土壤养分的相关分析[J].中国土壤与肥料,2007(6):19-22. [7] 鲁如坤. 土壤农业化学分析方法[M].北京: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 [8] 鲍士旦. 土壤农化分析[M].第3版.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0. [9] 周学文,赵小敏,胡国瑞,等.南方丘陵地区水田土壤养分变异分析[J].江西农业大学学报,2009,31(5): 919-926. [10] 赵辉,邵素华,谢东坡.分析数据中离群值的处理方法[J].周口师范学院学报,2004,21(5):70-71,115. [11] 刘琼峰,李明德,吴海勇,等.张家界烟区不同海拔高度植烟土壤特征与综合评价[J].中国农学通报,2013,29(11):132-138. [12] 文方芳. 种植年限对设施大棚土壤次生盐渍化与酸化的影响[J].中国土壤与肥料,2016(4):49-53. [13] 郭明全,胡建新,张宗锦.攀枝花烟区土壤pH分布特点及其与土壤有效养分的关系[J].西南农业学报,2012,25(4):1338-1341. [14] 曾庆宾,杨军伟,徐祥玉,等.攀枝花烟区土壤酸碱及钙、镁变化分析[J].湖北农业科学,2017,56(6):1052-1055. [15] 杨军伟,曾庆宾,张瑞平,等.攀枝花市烟区土壤有机质及氮素变化分析[J].湖北农业科学, 2016,55(9):2195-2197. [16] 陈江华,刘建利,李志宏.中国植烟土壤及烟草养分综合管理[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8. [17] 刘刚,李浩,董贤春,等.宜昌植烟土壤养分含量变化特征[J].安徽农业科学,2019,47(16):187-190,268. [18] 田飞,罗建新,严红星,等.常德市植烟土壤养分状况与评价[J].粮食科技与经济,2019,44(1):133-136. [19] 孟赐福,傅庆林,水建国,等.浙江中部红壤施用石灰对土壤交换性钙、镁及土壤酸度的影响[J].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1999(2):129-136. [20] 胡国松,郑伟,王震东.烤烟营养原理[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0.55-57. [21] 李强,周冀衡,何伟,等.中国主要烟区烤烟氯含量区域特征研究[J].中国土壤与肥料,2010(2):49-54. [22] 张翔,范艺宽,黄元炯,等.烤烟吸收氯的主要来源及其在体内分布的研究[J].土壤肥料,2006(2):62-64. [23] 闫芳芳,苏兆俊,张映杰,等.攀枝花烟区土壤水溶性氯含量及其氯肥适宜用量研究[J].天津农业科学,2018,24(11):69-74. |